N头条>诗词古文>侯蒙生平

侯蒙生平介绍

侯蒙(1054~1121),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北宋宋徽宗崇宁年间户部尚书,谥文穆。《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文》卷二七○四收其文四篇。事迹见《宋史》卷三五一本传。>>查看侯蒙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几位才情既高,品貌又佳的少女在大观园里搞累了赋诗的活儿,就想何不去填写词作来增添增添新鲜感?于是大家便因才女史湘云这“柳絮词”各自施展开了手脚,匆匆填写起来。跟平时逞才斗智的结果几乎一模一样,若论情感的悲凉和缠绵,那自然就没有人敢同黛玉一决高低的;而湘云之词也因情致妩媚被人称道。只是可惜得很,终生极爱赋诗填词的公子哥儿贾宝玉却又“落第”了。至于其中素以世俗眼光看问题并因此争得许多实惠的薛宝钗,她此次所填的词居然也被“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自然这首为尊……’”而薛氏这首词牌名为《临江仙》的词作,其中最为警策也最为令人欣赏的,应该还是该词的结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令人歆羡不已的场景,即出现在《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事实上,薛宝钗这警句却也并不是她的自创,而是有所蓝本的。她所借鉴着的词作,也正属于同一词牌的宋人作品;只是这宋人《临江仙》还涉及一个令人甚受鼓舞的故事呢!

  这故事的主人公,也就是如今籍贯山东高密的侯蒙(1054~1121)。这侯蒙先生后来的政绩可不简单,要知道,当年建议宋徽宗招降宋江并使之攻打方腊的主意就是他给出的;而他对徽宗皇帝就曾严肃地预告后来成为臭名昭著的奸相蔡京,平时若能做到心术端正的话,那蔡某人就肯定是一名亘古罕见的贤相了的①。诚然,侯先生还有其他方面可以称道的,比如他在地方上做官时为就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儿,这且按下不说;而他长得极为难看,却竟被人戏谑地称为“丑鬼”,亦即他属于那种一时半会儿难以结婚成家的主儿——却不无困扰着他了。但侯蒙却就是很能用功地去钻研着学问,对赋诗填词也颇感兴趣,并具有相当深湛的根柢。而侯蒙少年时便以聪明才智被人赞扬,但很不幸,他一连几次参加进士考试,居然都名落孙山了。这使得他不但内心受到难以形容的煎熬,而且还遭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冷嘲热讽。但侯蒙就是能挺得住,终于在他31岁那年,才算考取了当时也并不怎么了得的乡贡;只是他仍能以“聊胜于无”的心态,暂且用以自我解慰着。

  然而,这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大概就是那些既无聊又浅薄的俗人了。他们总爱在人家业已布满伤口的地方撒盐,来表明他们自己这庸俗的“高明”。那年春天,骀荡的江风在轻轻地吹拂着垂柳,又是一个放风筝的大好时光。跟大家一样,因读书有些倦怠了的侯蒙,就出来把自己手中的风筝放飞。而此时,那些原本极其无聊和浅薄的人竟又团团围住侯蒙,故意打趣着问他何时才能考取进士。忽然间,不知是谁在大喊了声:“你们快看,王五的风筝上还画上了侯秀才那亮丽的尊容呢!”

  大家不由一阵哄笑起来;而侯蒙居然并不在乎王五这恶作剧,跟着大家一块儿大笑。同时,他从身边的小伙子手里要来了纸和笔,当场填写了他平生流传至今也就这么一阙的《临江仙》词②,并把它赠给在场的人,让他们同时与之放飞。

  近前一看,大家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侯秀才即席所填的是一阕《临江仙》词,其词曰: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③,一举入高 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 霄中!

  默默地再次拜读着眼前侯蒙这首即兴而作的小令词,紧接着又端详了侯蒙一会儿,大家的神情便霎时严肃起来,乃至空气都快要凝固了。他们再也不敢随便拿侯蒙逗乐儿,因为他们知道,眼前这个侯秀才可未必就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春闱考试,侯蒙一举成名,考取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进士。而且尤为令人艳羡的,不到50岁时,亦即在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他便做到了相当于现在民政部部长的户部尚书④,为天下读书人争上了一口奋发自励的气儿。

  阿袁按:① 以上具见《宋史·侯蒙传》。② 具见《全宋词》第一册最后一首。③ 时,洪迈《夷坚甲志》、《全宋词》第一册等均作“风”,似可从;然据冯梦龙《情史》说,则又作“时”也。④ 其后在大观四年(1110),据《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载,侯蒙还做到除同知枢密院事等高官。

  ——以上载录于阿袁(即陈忠远)《宋词故事》(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生平

侯蒙(1054~1121),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徙襄邑。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宋徽宗崇宁间上疏论十事,迁侍御史,改户部尚书。大观四年,除同知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进尚书左丞。政和六年,为中书侍郎(同上书)。次年十月,罢知亳州,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谥文穆。侯蒙年过三十始登第,有轻薄子画其形于纸鸢以戏之,蒙赋《临江仙》词以答。《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文》卷二七○四收其文四篇。事迹见《宋史》卷三五一本传。

猜你喜欢

  • 赵汸

    (1319—1369)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郑鸿

    郑鸿,字伯臣,曲阜人。诸生。有《怀雅堂诗存》。

  • 徐谊

    徐谊(1144~1208),字子宜,一字宏父,温州平阳万全沙冈人。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徽州知府、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司、吏部员外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后因受到排挤,被贬为惠州团练副使。嘉泰二年,重获起用江州知府。开禧三年任建康府知府兼江淮制置使。嘉定元年改任隆兴府知府,死于任上,享年65岁。在学术上,于永嘉学派别学为一家,形成平阳学派。事见《水心集》卷二一《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宋史》、民国《平阳县志》有传。

  • 祝德麟

    祝德麟(1742-1798)一说德龄,字趾堂,一说字止堂、芷塘。浙江海宁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提督陕西学政,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掌礼科给事中。其诗以性灵为主,著有《悦亲楼集》。

  • 邱圆

    邱圆(1617—1689),也作“邱园”或“丘园”,约和王渔洋同时,为清初康熙年间戏曲作家。字屿雪,江苏常熟人,生平纵情诗酒,放荡不羁,仕途失意后寄居苏州。王国维《曲录》中提到他的作品有九种,今存《虎囊弹》、《党人碑》、《四大庆》的第二本等。《虎囊弹》即其中较著名的一种,可惜传本已经残缺,现存六个单出。又能诗,《海虞诗苑》卷五收其诗5首。《常昭合志》有传。

  • 杨朝英

    元代文学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未详,《录鬼簿》及《录鬼簿续编》皆失载。青城(青城县有二,一在今山东,一在今四川,论者多以为杨朝英是)人。曾任郡守、郎中,后归隐。他最重要的贡献是选录元人散曲,辑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二集,人称“杨氏二选”。选辑认真,搜罗甚富,元人散曲多赖以传世,“二选”是研究元代散曲的重要资料。同时他也是一位散曲作家,作品存小令约27首,见于“二选”中。

  • 裴迪

    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裴迪答赠王维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 刘恢

    (?—前181)西汉宗室。高祖第七子。高祖十一年封梁王。吕后七年徙王赵,以吕产女为赵王后,恢不得自恣。有爱姬,王后鸩杀之,遂忧郁自杀。谥共。

  • 陆凝之

    陆凝之(生卒年不详),字永仲,号石室,馀杭人。宋朝隐士。高宗朝,以布衣召见,辞不赴。有词见《洞霄图志》

  • 袁天瑞

    袁天瑞,号桐冈。东莞人。明神宗万历间人。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八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