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缪彤生平

缪彤生平介绍

缪彤(1627—1697),第十二位状元,,明朝天启七年(1627)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卒。在乡里以循规蹈矩闻名,被乡人荐为遵循封建道德规范的楷模。他热衷科举考试,渴望中试夺魁先后5次公车北上应试。>>查看缪彤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考取状元前,他曾向一张姓星卜家求问科场前途,此卜者声称缪念斋当贵为状元,后竟偶合应验。星卜张以此声名鹊起,门庭若市,累致千金。清代第14位状元韩菼在中试前,也去求问科举前程,张厉声曰:"此人来岁当死,还问功名乎?"后韩菼登科夺魁,星卜张遁隐匿迹。可见封建知识分子功名心切,迷信科举前途有鬼神佑助。康熙六年(1667),年届不惑的缪彤在北京参加丁未科殿试。是科同甲辰科一样,废八股,考策论。故应试者少,所取进士不被士人看重。榜发,状元缪彤,榜眼江南丹徒人张玉裁,探花山东平原人董讷。朝廷授官缪彤秘书院修撰。

  丁未科会试,未发榜前,缪彤心情忧郁,已束装欲归故乡。待榜发为状元,甚感荣耀。于是将其魁首心情和及第一甲一名享受的荣宠盛况尽记书中,撰成《胪传纪事》,得意之情洋溢书中。"皇上升殿时,雨稍甚,……及至太和殿前,与诸进士跪丹墀下,听三唱第一甲第一名,系彤名。每一唱已,心鼓乐良久。……是日唱名毕,行三跪九叩礼,彤随礼部堂上官,捧黄榜,从御道出,跪至龙亭内,鼓乐迎至长安门张挂。顺天府府尹……迎彤与张玉裁、董讷等三人至厂内,簪花用酒,用仪从迎至顺天府赴宴……彤坐正席,榜眼探花左右坐,俱南向,用教坊乐。彻席……府尹府丞亲送至寓,寓中设席款之。……二十五日,到礼部,与恩荣宴。读卷官自满汉大学士以下,收卷官、掌卷官自翰林科部以下,监试御史及巡缉供给各官俱与宴。皇上遗内大臣佟国舅陪宴。彤一席,榜眼探花一席,请进士四人一席。用满洲桌银盘果品,食物四十余品,皆奇珍异味,极天厨之撰。御赐酒,三鼎甲用金碗,随其量尽醉无算。宫花一枝,小绢牌一面,上有恩荣宴三字。状元用银牌。四月初二日,午门外,赐彤袍帽,水晶金顶凉帽一顶,镇蟒石青朝衣一件,默瑁银带一条,荷包、牙简、刀子俱全,马皮靴一双。"从御殿传胪唱名、观榜长安街、顺天府宴饮、赴恩荣宴、午门赐蟒袍、国子监释褐拜先师到顺天府官员礼送状元归府第,缪彤真是状元及第,独占鳌头,荣幸无比。

  缪状元身当康熙盛世,荣宠得意也是繁荣的表现。但在朝运衰败之际,即有状元及第,也无缪状元的这般欢心。清代诸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将其科场经历较完整地记录为书的除缪彤外,尚有光绪年间的商衍鎏。其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对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的状元恩荣宴作了描述:"至光绪季年,无复前时景象,余甲辰科赴礼部恩荣宴时,则果肴皆出装饰,粗瓷竹箸,十余席罗列堂下东西,形式极为简陋,读卷大臣执事各官亦无至者,除一甲三名外,其余二工甲进士寥寥无几,是日派恭亲王为主席,到时进礼部大堂倥偬一坐,诸进士谢恩后,亲王即起立出门。……诸人随亲王甫离席行,堂役闲人争进,将宴席之盘、碗、杯、着抢夺一空,瓷器堕地声,笑语喧哗声,轰然纷乱,亦鹿鸣之抢宴相同。"前后两相比较,天渊有别,从前的礼节荡然无存,科举制度的衰亡由此管窥一斑。

  居京为官,缪彤由修撰迁为侍讲,康熙九年(1670)任庚戌科会试同考官。由于宦海沉浮,侍君艰难,他对官宦仕途日益淡漠,萌生了辞官归隐之念。他送医士方际泰归茅山时,作诗云:"卖药长安市,超然寄一身。摺驴偏识路,破始不生尘。入世性情古,还乡面目真。自惭留滞客,对尔叹劳薪。"流露了厌弃京师欲求归乡的真情。所以缪彤后来辞官告归,闭门不问时政。归乡后,他出资创立三畏书院,刊刻曹月川《家规》、蔡虚斋《密箴》和刘念台《人谱》等书,专意讲学育人,造就了很多人才。其子缪曰藻后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及第榜眼。康熙三十六上(1697)缪彤死。

猜你喜欢

  • 周淑媛

    字又洲,江南泰洲人。

  • 张藻

    张藻,约活动于清雍正至乾隆(1723--1795)年间。字于湘,江南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区)人,张之顼女,母为才女顾若宪,幼承母教。尝咏梅云:“出身首荷东皇赐,点额亲添帝女装。”镇洋毕礼室,尚书毕沅之母,能诗词,学术渊纯。著有《培远堂诗集》。

  •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 班彪

    班彪(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其子班固修成《汉书》,史料多依班彪,实际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继续。其女班昭等又补充固所未及完成者。

  • 萧膺

    生卒年不详。字次元,侯官(今福建闽侯)人。文宗开成三年(838)进士。官终大理司直。生平事迹散见《登科记考》卷二一、《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吟窗杂录》卷二九录存萧膺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谢庄

    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出生于建康。他是谢弘微的儿子,大谢(谢灵运)的族侄。七岁能作文,二十岁左右入仕,在东宫任过洗马、中舍人。稍后,在江州任庐陵王刘绍南中郎咨议参军。元嘉二十六年(449),又随雍州刺史随王刘诞去襄阳,领记室。次年,北魏使者在彭城和刘宋谈判,曾经问起谢庄的情况,可见其声名远布。以《月赋》闻名。由于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故世称“谢光禄”。

  • 蔡邕

    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权臣董卓当政时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殷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孝章,一字孝伯,号强斋。少从杨维桢习《春秋》。博学精审,勤于纂述。洪武初曾任咸阳教谕。念母致疾而卒,年四十六。门人私谥文懿先生。有《道学统系图》、《强斋集》、《陕西图经》、《关中名胜集》、《昆山志》、《咸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