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吕需生平

吕需生平介绍

生于明正德甲戌(1514年),仁和塘栖里人。从小聪慧,日记千言。稍长,倜傥有大志,习举子业,善属诗歌,下笔立就。工书画,贯串诸家,放达不羁,志在四方,慨然有古豪举之气。1530年前后,吕需曾求教于湖州长兴人顾箬溪(应祥)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后任刑部尚书,(按顾应祥约在1516年后奔母丧离职,在湖州住了十五年。)顾以小友待吕需。>>查看吕需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嘉靖十年(1532)吕需十八岁,时任提学副使的徐阶来浙江督学,试以《谈天雕龙论》,吕需对答如流,徐阶大奇之,擢拔为第一。

  之后吕需入南京国子监读书。而徐阶又正好调任南京国子监司成(相当于校长)。吕需正式成为徐阶的门生。

  由于吕需所作文章简洁朴实,不合科举考试程式。屡试不第。遂纵意词章,博精韬略,致力以经世之业。

  嘉靖二十四年(1545)前后,吕需31岁左右,曾去北京拜见当时的朝廷首辅夏言(桂洲),受到夏桂洲“倒屣以迎”的礼遇。(当时徐阶在吏部任职。)

  夏言(1482~1548),字公瑾,桂洲。江西贵溪人。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7) 位居内阁首辅。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六月,严嵩代替夏言进入内阁。嘉靖二十四年(1545)十二月,世宗召还夏言,并且加少师勋号,位在严嵩之上。

  嘉靖二十五年(1546)四月,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的曾铣向朝庭上收复河套的建议,内阁首辅夏言给予了全力支持,吕需积极参与了夏言,曾铣议复河套的活动。曾持阁议往来宁夏东西间,屡建奇画,逐虏出河套。旦暮有封狼居胥意。然而,外有咸宁之间谍(注:指咸宁候仇鸾诬告),内有严分宜(嵩)之挤排,遂使大功终堕,国境沦夷。议复河套功亏一篑,曾铣获罪,又牵连夏言。双双招致杀身之祸。

  在这一事件中,吕需机警蹈晦,不及其祸,返归塘栖。

  当时正是倭寇肆虐江南之际。

  嘉靖三十三年(1554)世宗钦命胡宗宪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

  嘉靖三十五年(1556)岁丙辰,徐文贞入阁任亚相,梅林胡宗宪总督四镇,击倭海上。驻军于云间,桐乡等地,当时其幕中有语溪(崇德)人吕纳言,知悉吕需与徐文贞交厚,向胡宗宪告知,胡宗宪因以客礼见吕需。并对吕需十分器重。委心天下事焉。

  同年,胡宗宪派吕需去都中拜谒徐文贞。

  吕需归来,向胡宗宪具陈所授方略。

  从此,两人交情愈深。胡宗宪治军桐乡、海盐,每次经过塘栖,必造访吕需家。一切大计,皆与吕需商讨。自大将偏裨以下,指示悉当,卒擒徐明山、汪直二巨寇,四镇始安。

  嘉靖四十一年(1562),吕需已经四十八岁。这一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胡宗宪劝吕需入仕,谒选得鸿胪寺丞。但不久就辞官回到塘栖。

  同年(1562年)奸臣严嵩倒台,胡宗宪因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弹劾为“严党”被逮捕押解进京。

  胡宗宪到京之后,世宗念其抗倭的功劳,改变了主意,降旨道:“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经八九年了。而且当初因捕获王直而封赏他,现在如果加罪,今后谁为我做事呢?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嘉靖皇帝为胡宗宪网开一面,给了他一条生路。嘉靖四十二年(1563)春天,胡宗宪回到了老家绩溪。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就在胡宗宪回乡快两年的时候,灭顶之灾从天而降。

  事情的起因还是离不开严嵩父子。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在对罗龙文抄家时,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世宗闻听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

  这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洋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却如同石沉大海,迟迟没有结果。

  胡宗宪彻底绝望了,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年五十四岁。

  这一年吕需也已五十挂零。

  这以后吕需基本上留在家乡塘栖附近兴学校,举讲会,培养后学。

  隆庆二年(1568年)徐阶致仕(退休)。

  又过三年徐阶家被监察御史海瑞和苏松兵备道蔡国松查办。政敌高拱欲致其死地。当时为保全老师徐阶,吕需曾持徐阶写的书信赴北京面谒时任朝庭首辅的高拱。

  塘栖志载有陈继儒仲醇述吕山人事略曰:

  “。。。。。。吕水山一生轶事颇多,而可传者,莫如为文贞致书一事。保全文贞不为无力,好任侠而不诡于正,是值得徐文贞引为心腹的。”

  吕需少年志向高远,刻苦求学,胸怀经世济国宏图大志。由于时代风云变幻、人生际遇坎坷。让吕需怀奇不售。他应是熟读陆放翁的“诉衷情”的,他也和放翁一样“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吕需弃官回乡后开堂讲学,他与德清许孚远(1535-1604)、栖里卓徵甫、胡元敬等友人诗文倡和。培育后学,乡后辈胡允嘉,卓去病是其最为赏识的后学。

  塘栖一年四季盛产水果,是江南的花果之地。吕需还将外地加工蜜饯的技术带回塘栖,逐渐形成塘栖特色的蜜饯——糖色。清代以后,塘栖人将吕需视为塘栖蜜饯业的祖师爷,康熙年间张之鼐在《栖里景物略》中称:“(塘栖蜜饯)盖皆起于水山吕公,京省驰名。”

  明万历21年(1593)吕需溘然长逝,逝时香风袭人,享年80岁。

猜你喜欢

  • 王严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宣宗大中时人,一生未仕。能诗。大中中,于兴宗为绵州刺史,赋诗寄朝中知友,严时从游,遂赋诗以和。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三。《全唐诗》存诗1首。

  • 孙镇

    孙镇,字慧贞,玉田人。道光庚子进士,翰林院侍读晋墀女孙,攸县知县光燮女,范履福室。有《清风楼诗存》。

  • 薛式

    薛式(公元1078-1191)名薛道光、又名薛道原,字太源。北宋时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一说为陕西鸡足山人。内丹名家,石泰嫡传弟子,为道教南宗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紫贤真人”,南五祖之三。

  • 桂念祖

    一名赤,清代经学家、词人。念祖从小师从经学大师皮锡瑞,在经学、词章方面均有深厚功力,尤擅于词。曾从康、梁参加戊戌变法,主持沪萃报馆,后留学日本时客死。

  • 刘琨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刘琨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明人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陈东

    陈东(1086~1127年),字少阳,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出生于一个“自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的家庭。陈东很早就有声名,洒脱不拘,不肯居于人下,不忧惧自己的贫寒低贱。蔡京、王黼当时用事专权,人们不敢指责,只有陈东无所隐讳忌讳。他参加宴会集会,在座的客人害怕连累自己,都避开他。后来以贡士进入太学。

  • 吴豸之

    蒲州人。为童子时,即获诏奖。玄宗天宝十三载,任大理评事,杨国忠讽其告韦陟、吉温,因而迁殿中侍御史。又任主客员外郎。能诗。

  • 邹显吉

    邹显吉(1636-1709),字黎眉,号思静,一号华斋,自称湖北居人,晚号城南老圃,江苏无锡诸生。尝学诗于吴伟业,画摹宋、元,山水、人物均得古法。写生有邹菊之目。一门风雅,妻能画梅,兄、弟、子、侄,皆工画,著有《邹黎眉诗集》,《菊谱》等。

  •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 薛昂夫

    薛昂夫(1267—1359)元代散曲家。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为姓。先世内迁,居怀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阳)。祖、父皆封覃国公。汉姓为马,又字九皋,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据赵孟頫《薛昂夫诗集序》(《松雪斋文集》),他曾执弟子礼于刘辰翁(1234~1297)门下,约可推知他生年约在元初至元年间。历官江西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薛昂夫善篆书,有诗名,诗集已佚。诗作存于《皇元风雅后集》、《元诗选》等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