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卢谌生平

卢谌生平介绍

卢谌(284─351),字子谅,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县)人,晋代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晋朝历任司空主簿、从事中郎、幽州别驾。后赵、冉魏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卢谌最初担任太尉椽。311年,洛阳失陷,随父北依刘琨,途中被刘粲所掳。312年,辗转归于姨父刘琨,受到青睐。318年,刘琨为匹磾所拘。期间,卢谌与刘琨以诗相互赠答,写有《答刘琨诗二首》《赠刘琨诗二十首》。350年,冉闵诛石氏、灭后赵,卢谌在冉魏任中书监,后在襄国遇害。时年67岁。卢谌为人清敏、才思敏捷,喜读老庄,又善于写文章。他著有《祭法》《庄子注》及文集十卷,其中有些诗篇流传至今。>>查看卢谌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卢谌清敏有才思,好老庄之学,文章写得很好。晋武帝选中他,准备让荥阳公主下嫁卢谌,拜为驸马都尉。还没来得及举办正式的婚礼,荥阳公主就死了。后来,州里举荐他为秀才,辟征为太尉掾。

  率义归琨

  永嘉五年(311),西晋京城洛阳被汉赵军攻陷。卢谌随父卢志逃离洛阳,前往北方投靠姨父并州刺史刘琨。他们走到阳邑时被汉赵刘粲抓获,将他及其家眷送往汉赵都城平阳。次年,刘粲趁刘琨外出收兵之际,攻占并州治所晋阳,刘粲以卢谌为参军留守晋阳。不久,刘琨在拓跋猗卢的军事协下夺回晋阳,刘粲败走,卢谌乘机出逃投奔移治阳曲的刘琨。卢谌一走,致使先前被扣留在平阳的卢谌父母、兄弟都惨遭到汉主刘聪的杀害。

  建兴三年(315),刘琨升任司空,以卢谌为主簿,后转从事中郎。由于刘琨是卢谌的姨父,刘琨对他非常喜爱,也重视培养他的才干。

  走依匹磾

  建兴四年(316),并州丢失,卢谌随刘琨前往蓟城,投靠鲜卑段部左贤王、幽州刺史段匹磾。匹磾与刘琨结拜(其实两人貌合而神离),又任用卢谌为幽州别驾。太兴元年(318),段匹磾以刘琨私通段末波为由,将其软禁在蓟城。刘琨自知已无生望,于是作《答卢谌》来诗激励卢谌,卢谌以《答刘琨诗》作答。然而卢谌并未体悟他的诗意,答诗只以普通之词酬和,于是刘琨又作《重赠卢谌》(此诗“托意非常,掳畅幽愤”)赠卢谌。五月,刘琨在蓟城被段匹磾杀害。

  寄命辽西

  刘琨被害,致使原依附段匹磾士人寒心,纷纷弃段匹磾而去。由于当时前往南方到建康的道理阻绝,卢谌便与他的姑表兄弟崔悦等晋人率领刘琨余众向西前往辽西令支,投奔段末波,在那里奉刘琨之子广武世子刘群为主帅。由于朝廷一直没有为刘琨吊祭,到了321年段末波正式与东晋通使,卢谌、崔悦等刘琨旧僚于是上表为刘琨申诉冤情,托请前往建康的使者捎带表文递呈给朝廷。朝廷看到表文之内容论事真切、情意慷慨,于是同意为刘琨举哀,并赠官、加谥号。东晋又多次通过使者征召卢谌、崔悦等返回建康,但段末波爱惜人才,便以种种借口留住卢谌不肯放人,使他无法南下建康。末波死,其弟段牙继立,后段辽杀段牙继立。

  流入后赵

  咸康四年(338),后赵与慕容皝联手攻灭段国,段辽出逃。刘群、卢谌、崔悦封上府库,遣使降于后赵。卢谌在辽西漂泊流离将近二十年。之后,入仕后赵,先后任中书侍郎、国子祭酒和侍中等职。

  永和五年(349),后赵皇帝石虎去世,诸子争位,国内大乱。同年石鉴即位,任命卢谌为中书监。

  在石赵,卢谌等人虽官位显贵,却常常觉得在伪朝终归有辱名声。卢谌每每对他的儿子们说:“吾身没之后,但称晋司空从事中郎尔。”

  襄国被杀

  永和六年(350),冉闵杀石鉴建立冉魏。卢谌在冉魏官拜中书监。十一月,冉闵帅十万骑兵攻襄国石祗,命其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将一千降胡配在他的麾下。韦謏劝谏冉闵诛杀降胡,以免生变。冉闵不听反而将其杀死。永和七年(351)二月,冉闵围襄国百余日而不能攻克,石祗则向燕王慕容儁、姚弋仲求救。

  同年三月,姚襄、石琨援军汇集来到襄国,冉闵偏信道士法饶进的话,发起进攻,结果被石祗联军打得大败,狼狈逃回邺城。而留邺守备的降胡栗特康等趁机拘捕冉胤、左仆射刘琦、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十余万将士,押到襄国后被全部杀掉(经此大难,中原士人悉数殆尽)。卢谌流离大半生,死时六十七岁。

家庭成员

  宗亲

  曾祖父:卢毓,曹魏司空。

  祖父:卢珽,曹魏泰山太守,西晋卫尉卿。

  父:卢志,西晋尚书。

  母:崔氏,崔林孙女,刘琨妻子崔氏的姐妹。
 
  弟弟:卢谧、卢诜

  儿子

  卢偃,入仕慕容氏,官至营丘太守。

  卢勖,卢谌被杀后,渡江南下归于东晋。

  孙子

  1.卢邈(卢偃之子),入仕慕容氏,官至范阳太守。 

  2.卢嘏(卢勖之子),因其子卢循起兵失败,被诛杀。
  曾孙

  1.卢玄(421-473)(卢邈之子),仕北魏,曾出使南朝宋。

  2.卢溥(卢玄从祖兄),其祖父姓名不详,后燕永康末年作乱。

  3.卢循(卢嘏之子),东晋末年与孙恩在吴会发起卢循孙恩之乱。

  姻亲

  姨丈:刘琨,晋司空、并州刺史。

  姨母(晋代当称从母):崔氏,刘琨之妻。

  表兄弟

  1.温峤(谌表兄弟,晋代当称姨兄弟),刘琨参军。] 

  2.崔悦(谌表兄弟,晋代当称舅子),刘琨司空府任从事中郎。

猜你喜欢

  • 司马懿

    (179—251)三国魏河内温人,字仲达。出身士族。东汉末曹操为丞相,辟为文学掾,迁黄门侍郎,转主簿。从讨张鲁、孙权。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曹丕为太子时,任太子中庶子,得信重。曹丕即帝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魏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任大将军,镇宛,平孟达之叛,三次率军与蜀诸葛亮对抗。齐王曹芳即位,与曹爽同受遗诏辅政,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嘉平元年,乘爽从帝谒高平陵之际,杀之,为丞相,专擅朝政。死后,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为宣帝。

  • 张易之

    张易之(?—705年),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行五人称五郎,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初以门荫迁为尚乘奉御。武则天临朝,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复荐易之。深得武则天的恩宠。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革命,迎唐中宗复辟,诛杀张氏兄弟。《太平广记》记载,二人在迎仙院被杀后,其尸体又于天津桥南被公开枭首。另外两个身居高官的兄弟张昌期、张同休也同时被处死。

  • 徐锴

    徐锴(920~974)南唐文字训诂学家。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之弟,世称“小徐”。字鼐臣,又字楚金,精通文字学,仕于南唐,秘书省校书郎起家,后主李煜时,迁集贤殿学士,终内史舍人。平生著述甚多,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韵谱》10卷。

  • 何鸣凤

    何鸣凤,字逢原,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宋末为分水县学教谕(《潜斋集》卷八《分水县学田记》)。入元不仕。月泉吟社第十四名,署名喻似之。又为第四十五名,署名陈纬孙。事见《月泉吟社诗》。今录诗二首。

  • 刘采春

    刘采春,淮甸(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

  • 何妥

    隋西城人,字栖凤。父何细胡。本胡人,通商入蜀,因家于郫县。妥少机警,有口才,知乐律,而好臧否人物。文帝时累迁至国子祭酒。尝言苏威不可信用,以是与威有隙。出为龙州刺史,终于国子祭酒任。谥肃。有《周易讲疏》、《孝经义疏》及文集等,已佚。

  • 孙楚

    (?—293)西晋太原中都人,字子荆。才藻艳拔,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迁著作郎。参石苞骠骑军事。恃才傲物,遂构嫌隙,致湮废积年。后扶风王司马骏与楚旧好,起为参军。官终冯翊太守。

  • 冯延巳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 智生

    智生(1635-1653),清代初年浙江仁和女僧。俗姓黄,名埃,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为同县士人陆钫聘室,未婚而寡,遂出家。她姿容端丽,性情敏慧,能诗歌小令,雅爱琴书。从伯父学诗,时有隽句。好读书,勤记录,手书成帙。年十九,病至沉,淡然安慰父母,含笑而逝。有《金刚经注解》及诗文若干卷。

  • 黄滔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