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何偁生平

猜你喜欢

  • 魏燮均

    魏燮均(1812~1889)原名昌泰,字子亨,又字伯阳、公隐,另号耕石老人,又号芷,老农,别号铁民、九梅居士。出生于铁岭(今辽宁省铁岭市)城南八里庄,1848年移居红杏村(今铁岭县千户乡红杏屯)。咸丰年间府学贡生,清代铁岭田园诗人、书法家。魏燮均“此身不为事王侯”,两年后,他离开金州返回故里,始终怀才不遇,在贫困落拓中度过一生。著有《香雪斋笔记》、《梦梅轩杂著》、《荒史纪闻》、《采遗集》、《嗣响唐音集》、《九梅村诗集》等诗作,可惜大多已失传。1889年,魏燮均故去,终年77岁。

  •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周恩煦

    周恩煦,字晓芙,泰顺人。拔贡,官江苏直隶州州判。有《晚华居遗集》。

  • 钟元铉

    钟元铉,字士雅,安远人。官安仁训导。有《石湖草堂诗集》。

  • 周橒

    周橒,字澹衣,丹阳人。诸生。有《雅存堂集》。

  • 李致远

    李致远[元](1261-约1325)字致远。工曲,今仅存还牢末剧一种,散曲散存太平乐府等选本中。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末》。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 周兴嗣

    周兴嗣(469-537),字思纂,祖籍陈郡项人。世居江南姑孰。南朝大臣,史学家。博学,善于属文。梁武帝继位,拜安成王国侍郎。帝每令兴嗣为文,如《铜表铭》《栅塘碣》《檄魏文》《次韵王义之书》。每奏辄称善,官终给事中。参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著有文集十卷,《千字文》传诵千古。梁武帝大同三年七月十五日,卒。《梁书》及《两唐书志》传于世。

  • 秦竹村

    秦竹村,生平、里籍均不详。壮岁乡闾,养志闲居,二十年窗下工夫。高探月窟,平步云衢。一张琴,三尺剑,五车书。

  • 尤谡

    尤谡,字叔诚,明正统时无锡人,善诗,有《广趣园诗草》。

  • 乐雷发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