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诗词古文>邓肃生平

邓肃生平介绍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查看邓肃的诗词古文

生平

  26岁入太学,深得杨时的器重。

  徽宗当政时,在开封建艮岳,令各地进贡奇花怪石放置其中供赏玩,宋宣和元年(1119年),邓肃呈《花石诗十一章并序》批评那些借献“花石纲”以营私利的阿谀奉承之徒是“饱食官吏不深思,务求新巧日孳孳”。诗中还写道“但愿君王安百姓,圃中无日不东风”。当朝权臣见诗大怒,将邓肃逐出太学,贬回故里。邓肃义无反顾,挥笔写下“填海我如精卫,挡车人笑螳螂。六合群黎有补,一身万段何妨”的诗句,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靖康元年(1126年),在复职后的李纲的举荐下,宋钦宗于便殴召见邓肃,赐以进士出身,补承务郎,并授以鸿胪寺主簿之职。同年十二月,邓肃奉命押送金兵勒索的道释版籍前往金营,被扣为人质,在金营的50余天,邓肃毫无奴颜媚骨,镇定自如,借机察看敌营,了解军情。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三月,金兵灭北宋,立楚国,扶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原北宋朝廷大臣中卖身求荣、加官进爵者不乏其人。邓肃不为利禄所动,“不食楚粟,饥饿殆不能行,万死一生”奔赴宋高宗赵构行营(《栟榈文集·奏札子》),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被擢为左正言。

  面对二帝被俘、山河沦陷的局面,目睹金兵围京之际一些朝廷“重臣”的失节行为,以及高宗朝廷甘守半壁江山、不思收复失土的投降政策,邓肃根据在金营的所见所闻,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实力和胜败的原因,大呼“金人不足畏”,极力主战,并主张严惩失节的朝臣,奖励有功之臣,裁撤平庸之才。他忧国忧君,激愤时曾在3月之内上疏20余道奏议,就连曾在钦宗面前举荐过他的耿南仲也因“沮渡河之战,遏勤王之兵”而受到弹劾。宋高宗嘉奖他“论事正当,甚可取。”赐给五品服,邓肃因此声名大作。

  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十一日,高宗听信谗言,将居相位仅75天的李纲再度罢免,太学生陈东,布衣欧阳澈等为保李纲被斩首。邓肃并未因此而退却,他义无反顾,于当月二十一日再上《论留李纲疏》,明言“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所以,既不足以副高宗“眷注之诚”,又无法周旋于高宗左右的宠臣之间。奏折中还引用宋高宗起用李纲时说“李纲真以身殉国者”的话,含蓄地批评高宗出尔反尔的行为,强调“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也”。

  《论留李纲疏》触怒了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邓肃被免去左正言之职,谪贬回乡。

  邓肃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回乡后又遇土匪作乱,一家八口人四处躲避,缺衣少食。他在诗中写道:“十年游宦落穷山,妾无衣帛日号寒”;“天宇如许大,八口无处藏。空山四十日。画饼诳饥肠”;“詹成炊饭以搏沙,牛革荐甘真嚼铁……余不供僧僧供余,是事颠倒古所无”。穷困潦倒的生活由此可见。即使在这种状况下,他仍写下“逐客难参国士忧,客枕曾无一夕安”的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的义士本色。

  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邓肃携母避乱于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2岁,归葬于邓墩,有《栟榈文集》25卷传世。

猜你喜欢

  • 穆脩

    穆脩(九七九~一○三二),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赐进士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一说海州。又贬池州。后官颍州文学参军,徙蔡州。仁宗明道元年卒,年五十四。曾倡异古文,并从陈抟受易数学,为宋理学之先导。有《河南穆公集》三卷。《宋史》卷四四二有传。穆脩诗,以《四部丛刊》述古堂影宋抄本《河南穆公集》为底本。参校光绪三一年李氏犀轩抄校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清盛伯羲藏旧抄本、道光十五年日照许印林抄本、许本过录之张氏石洲藏本、《宋百家诗存》本,有关异文也予出校。

  • 吴锡麒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两度充会试同考官,擢右赞善,入直上书房,转侍讲侍读,升国子监祭酒。他生性耿直,不趋权贵,但名著公卿间。在上书房时,与皇曾孙相处甚洽,成为莫逆之交,凡得一帖一画,必一起题跋,深受礼遇。后以亲老乞养归里。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安定、爰山、云间等书院至终,时时注意提拔有才之士。

  • 姚式

    式字子敬,号筠庵,吴兴人。善书画,高克恭荐为校官。

  • 王凤池

    王凤池,台湾凤山人。清康熙年间(1662~1723)廪生,雍正九年(1731)为贡生。

  • 何中

    (1265—1332)元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

  • 袁州佐

    袁州佐(?—1671)字左之,山东济宁人,清朝官吏。顺治十二年进士,授陕西乾州知州。州佐在甘州久,言边境要害战守状,原委斠然。谓边地民稀,宜用开中法,分河东盐引三之一输粟河西资军食;又宜简练乡勇,拔置卒伍,不待召募,可坐收精锐。时诏简监司具才望者入为卿贰,州佐在选,会卒,未及用。

  • 周巽

    吉安人,字巽亨,号巽泉。尝参预平定道、贺二县瑶人起事,授永明簿。有《性情集》。

  • 爱新觉罗·颙琰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 傅咸

    (239—294)西晋北地泥阳人,字长虞。傅玄子。刚简有大节,好属文论。武帝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左丞。数上书言事,建议裁并官府,静事息役,惟农是务。并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惠帝立,拜司隶校尉。屡劾权贵,京都肃然。卒官。能诗文,今存《傅中丞集》辑本。

  • 杨方

    东晋会稽人,字公回。初为小吏。为诸葛恢所识,荐郡功曹主簿。王导辟为掾,迁司徒参军事。求补远郡,欲闲居著述,补高梁太守。以年老,弃郡归。卒于家。有《五经钩沈》、《吴越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