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
【源】 皋陶之后有英氏,汉淮南王英布少时以罪被黥(古时之墨刑,如清时之刺字),后遂以黥为氏(7,12,15,17,60)。【望】 河南(17),淮南(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偃姓,皋陶之后。淮南王英布少时以罪被黥,遂为黥氏。” 《中文大字典》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亦云: “淮南王英布,少时人相之,当黥而王,已而坐法黥,后王九江及淮南,因谓之黥布。”
【源】 皋陶之后有英氏,汉淮南王英布少时以罪被黥(古时之墨刑,如清时之刺字),后遂以黥为氏(7,12,15,17,60)。【望】 河南(17),淮南(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偃姓,皋陶之后。淮南王英布少时以罪被黥,遂为黥氏。” 《中文大字典》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亦云: “淮南王英布,少时人相之,当黥而王,已而坐法黥,后王九江及淮南,因谓之黥布。”
读音:Zhī【源】 见《康熙字典》(62,80,91)。一说,“㞢”为古“之”字,故即“之”姓(91)。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其注云: “一说即 ‘之’姓。
读音:mò yē【综】莫耶为顿兮,铅刀为銛,见《汉书·贾谊传》。莫耶为春秋时吴大夫,其后因以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汉书·贾谊传》: ‘莫耶为顿兮,铅
读音:jiàng lí又作匠骊、匠黎。晋历公侈,多外嬖,使胥童为师,公游于匠丽氏。(见《左传·成十七年》)栾武子中行献子围公于匠丽氏。(见《国语·晋语》) <注>:“匠丽氏,晋嬖大夫也。”
读音:Xí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据汉《刘宽碑》注云: “以地为氏,或以水为氏。”战国时有荥阳邑,在今河南郑州市西; 又有荥泽,即 《禹贡》之荥陂。在今
读音:Hǎsà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伯都讷(23,63,180,260)。源自金姓和速嘉氏(23)。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俱收载。金代,为女真族姓氏
读音:yǔ【源】 ①古有圉国,后为卫大夫食邑(故城在今河南濮阳西北),其后因以为氏,见《姓源》(17)。②春秋时楚大夫圉公阳之后,以邑为氏(7,24,60)。③《周礼》有夏官圉师,为养马者,后以官为氏
读音:Zhūěrsū【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安褚拉库(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安褚拉库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Jué【综】 源出不详。又音去声(Juè)(91)。见《新编千家姓》(73)。大陆北方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
读音:Hétuōguǒ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23,63)。【人】 和托果特萨喇勒,清蒙古正黄旗人,任副都统,二等超勇伯(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蒙八旗之正黄旗人萨
读音:Zhǎ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河南洛宁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昌乐,山西之大同、朔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