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臾
【源】系自风姓。伏羲氏之后封于颛臾(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80里之颛臾村),为鲁附庸,子孙以国为氏(7,12,17,60)。【变】后有去颛改为臾氏者,亦有去臾改为颛氏者。亦作歂(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风姓,伏羲氏之后,鲁附庸国,主东蒙及济水之祀。任、宿、须句、颛臾四国近济水,故祀济。旧有颛臾县、隋归入费县,今颍沂州。故颛臾城在费西北八十里,子孙以国为氏。或去 ‘颛’ 为臾氏。晋大夫臾骈是其族; 或去 ‘臾’ 为颛氏,及颛帝支孙亦为颛氏。”
【源】系自风姓。伏羲氏之后封于颛臾(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80里之颛臾村),为鲁附庸,子孙以国为氏(7,12,17,60)。【变】后有去颛改为臾氏者,亦有去臾改为颛氏者。亦作歂(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风姓,伏羲氏之后,鲁附庸国,主东蒙及济水之祀。任、宿、须句、颛臾四国近济水,故祀济。旧有颛臾县、隋归入费县,今颍沂州。故颛臾城在费西北八十里,子孙以国为氏。或去 ‘颛’ 为臾氏。晋大夫臾骈是其族; 或去 ‘臾’ 为颛氏,及颛帝支孙亦为颛氏。”
读音:Càiqiū【综】古有蔡丘枚丧马,见《集韵》(17,62)。枚亦作欣(9,11)。张澍考证,蔡丘欣宜作葵丘欣,而《元和姓纂》又误作蛇丘欣、佘丘欣(26)。现姑录此备考。历史上罕见之复姓。《中国姓
读音:Yīnzhái【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什一亦西)(23,63,260)。【变】 亦作〔尹斋〕(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
读音:Bó’ěrnuòtè【综】 清镶黄旗蒙古护军巴图礼之妻为博尔诺特氏(260)
读音:sān qiū《蜀志》有三邱务。(见《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三邱”,本地名,或“以地为氏”。《蜀志》有三邱务。或作“三丘”。
读音:Hóng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乌喇、长白山等地(23,63,180,260)。【变】 后改为洪氏(180)。【人】 清镶黄旗满洲弓匠留住之妻为洪佳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
读音:Mèi【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考》注云: “以邑名为姓氏。妹,一作 ‘沬’
读音:Zhī/Jy,Jr【综】 源出不详。台湾嘉义有此姓(68,261)。
读音:Zhàoliètái【源】 召烈台又作〔照烈〕,蒙古部名,成吉思汗远祖孛端察儿之妾所生之子沼兀列歹之后,依附于泰赤乌部(397)。【人】 抄兀儿,召烈台氏(亦称蒙古照烈氏),事元太祖有功,受封答
读音:Fèn【综】愤氏,毗陵儒家女,见《青锁后集》(63)。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Dàzhù历史上罕见复姓。《九通分类·总纂·氏族类》收载。初见於《姓苑》。此“以官为氏”。(按: 大,这里似应音tài,同 “太”,故亦作 “太祝”。详见“太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