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uō

郭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居住地为姓氏。古代将居住之地作为姓氏的,有城、郭、园、池等。郭为外城因为住在城外而以郭为姓氏。二是以封邑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文王之弟封于虢,或称“虢公”,因虢、郭音同,所以也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姓。三是夏代郭支和商代郭崇的后裔。

郭姓发源于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西安)、中山(今属河北)、彭城(今江苏徐州)、馆陶(今属河北)、广平、邯郸、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郭姓人为了躲避战火开始在浙江、江苏等地散居。至宋元时期,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如今,郭姓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为多。

郭姓历史人物有郭隗,战国燕人。昭王计划招贤纳士以报齐仇,问于郭隗。他说:“王欲致士,先自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事之。乐毅、邹衍、剧辛等名士闻风而至,争相来到燕国。燕国逐渐富强,最终攻破了齐国。郭璞,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物学家。曾注释《尔雅》《山海经》《方言》《穆天子传》等。其中《尔雅注》含有丰富的动、植物知识。郭子仪,唐将领。曾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封汾阳郡王,安史之乱时率唐军收复长安、洛阳,屡建奇功。曾提出削减冗官、选贤任能和轻徭薄赋的主张,并注意与少数民族修好,善待回纥,共破吐蕃。他历事四朝,勤于职守,对巩固唐朝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郭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四十四位。


【源】 ①古有郭侯,即郭国,故城在今山东聊城东北(17,60,62),春秋时灭于齐,其后以国为氏(62)。②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见《风俗通》(1,60,62)。③系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仲于东虢,虢叔于西虢(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一说在河南成皋之虢亭)。周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给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即春秋时戎地,故地在今河南蒿县东北)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周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故城在今山西定襄),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6,7,12,17,60)。④北魏郭崇播,本党氏改焉(7)。⑤明时赐元人喀尼姓郭名以诚,达都姓郭名美(24)。今蒙古族姓。⑥清满洲人姓。世居盖州、沈阳等地(23)。又,清满洲八旗姓郭啰罗氏、郭尔佳氏、托尔佳氏、郭佳氏等后均有改为郭氏者(180)。⑦清高丽人姓。世居易州(260)。今朝鲜族姓。⑧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郭姓始于明朝(72)。⑨明、清时云南鹤庆州观音山驿驿丞为郭姓,系彝族(253)。今彝族姓(130)。⑩裕固族巩鄂拉提氏,汉姓为郭(198)。⑪达斡尔族郭戈勒氏、鄂尔根千氏、瓦勒克氏等汉姓均为郭(189)。⑫鄂温克族郭包勒氏,汉姓为郭(192)。⑬锡伯族郭尔佳氏、郭罗罗氏、果尔齐氏等汉姓均为郭(201,433)。⑭台湾土著(65)、回(176)、鄂伦春(191)、土家(387)、黎、壮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华阴、冯翊、太原(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尤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5省郭姓约占全国汉族郭姓人口46%。【人】 郭哀,夏禹御臣(17,60)。【它】 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郭姓曾被迫改用日本香久、鹤田、贺来等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郭姓(65)。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曾使用日本姓松下者,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重新选择汉姓郭为氏(65)。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魏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苗、彝、白、壮、土家、布依、普米、哈尼、纳西、土族、锡伯、达斡尔、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 注引 《抱朴子》 云: “夏有郭支。” 当为郭姓之始。②又引 《三一经》 云: “商有郭崇”,亦以郭为氏。③其引 《风俗通》 云: “氏於居者,城、郭、园、池是也。” 郭,古称外城为郭。居於此者,即以地居为氏。④郑樵注云: “春秋有郭公,遂以为氏。《公羊》 曰: ‘虢谓之郭,声之转也。’ 或言郭为晋所灭,公子配奔周遂为郭氏。今虢氏无闻,惟著郭氏。”《唐书·宰相世系表》 载此尤详: 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弟虢叔於西虢; 封虢仲於东虢,地在虞、郑之间 (按: 实际上虢仲之虢称“西虢”; 虢叔之虢称“东虢”)。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於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於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音之转也。因以为氏。⑤或为柴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姓》载: “ (后) 周世宗本柴守礼子,周太祖 (按: 指郭威) 养为子。(遂冒姓 ‘郭’。后) 即帝位 (乃复旧姓,此即柴荣)。”⑥或为蒙古族人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姓》 注云: “明赐元人姓名: 喀尼曰郭以诚、达都曰郭美。”⑦清代高丽族姓,世居易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⑧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满族姓郭洛罗氏、郭尔佳氏、托尔佳氏、郭佳氏等或改从单字姓“”。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⑨达斡尔族之郭姓,则由郭博勒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而为单姓。⑩锡伯族之郭姓则由郭尔吉氏、果洛罗氏、果尔齐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而为单姓。(11)土族之郭姓,则由 “郭勒-阿寅勒” 氏所改。“郭勒-阿寅勒”,意为山沟里的村子,居者即以村名代姓,或改单音姓“”,盖取 “郭勒-阿寅勒” 之首音谐“”而得。(12)纳西族之郭姓来源有二: 或是本家族名,以之代姓; 或为汉姓融入,相传其始祖来自河南南阳。注⑨——⑩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望出太原、华阴、冯翊。

春秋时齐有郭最,临淄人,勇士; 燕有郭隗; 后汉有郭丹,又有郭泰; 唐代有郭子仪,华州人,名将; 宋代有郭熙,画家; 元代有郭守敬,天文学家。

猜你喜欢

  • 读音:mén周礼公卿之子,入王端门,教以六艺,谓之门子,其后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叱门氏、吐门氏、库门氏,均改为门氏。(见《魏氏·官氏志》)▲<后魏>门文爱,山阳人。<

  • 公旅

    读音:gōng lǚ【源】 见《姓苑》(7,17,60)。一说,主公之军旅者,以其官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引 《姓苑》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主公之军旅者,以其官为

  • 卜指

    读音:Bǔzhǐ【源】 彝族姓。属拉马家支(375)。

  • 佟鄂囉

    读音:Tóngèluó【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扎库塔、巴颜乌喇、当务理等地(23,63,180,260)。【变】 清镶红旗满洲前锋莽阿善之妻为通务尔氏(260),〔通务尔〕似即佟鄂啰之异译。清

  • 读音:yóu王良为赵简子御,食采于邮,号邮良,子孙以邑为氏。(见《姓考》)

  • 高車

    读音:Gāochē【源】 ①高车氏即九姓回鹘种类也,入中国者,号高车氏(6,12,27,60,242)。又,高车盖古赤狄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

  • 厩尹

    读音:jiù yǐn楚大夫弃疾之后。(见《姓考》)楚大夫厩尹然之后。(见《元和姓纂》)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芈姓。《姓纂》云:楚大夫厩尹然之后。”以官为氏。(

  • 读音:Chóu/Chour【源】 见《直音》(15,63)。

  • 恩古特

    读音:Ēn’gǔtè【综】 清镶白旗满洲马甲僧保之妻为恩古特氏(260)。

  • 郭爾羅斯

    读音:Guōěrluósī【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清时内扎萨克有郭尔罗斯部,以部为氏(23)。又,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郭儿剌思氏(13),至清改为郭尔罗斯氏(24)。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