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èng

郑姓的来历, 主要说法是源自姬姓。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 史称郑桓公。公元前769年郑国东迁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 郑人出奔, 以原国名为氏。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 东汉巴郡南郡蛮中有5大姓, 其一便是郑姓, 巴郡南郡蛮亦即土家族的前身。唐人樊绰所编撰《蛮书》也说巴人有4大姓, 郑姓仍是其中之一。少数民族的郑姓大多是皇帝赐姓或是因民族融合而改姓。

由于郑国地理位置的原因, 郑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一带。郑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永嘉之乱”。当时“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 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现在的郑姓已遍布全国, 并已有迁至海外的。

郑姓的名人较多, 著名者如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郑国, 开凿灌溉渠, 史称“郑国渠”。东汉郑玄, 为一代经学家, 著名的《十三经注疏》中, 《毛诗》“三礼” 多取郑玄注。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家喻户晓。2005年, 国务院批准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的航海日, 就是纪念1405年的7月11日, 郑和在江苏太仓首次下西洋。明末名将郑成功因为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而著名, 人们把他看做民族英雄。清朝书画家郑板桥,擅画兰竹, 亦工书法、诗词, 以“诗、书、画” 三绝闻名于世, 为“扬州八怪” 的主要代表。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翻译家郑振铎一生译书无数, 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郑姓在《百家姓》里排在第七位。


周宣王封母弟友于郑,及韩灭郑,子孙播迁陈宋之间,以国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周厉王之少子,宣王之弟桓父友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汉>郑宽中,平陵人,经学家。<宋>郑樵,莆田人,史家。<明>郑成功,南安人,民族英雄。

猜你喜欢

  • 莢成

    读音:Jiáchéng【源】荚成,春秋时晋邑,以邑为氏(60,62)。 【人】荚成僖子,晋大夫(7)。《姓氏词典》 据 《世本》 收载。其注云: “以采邑为姓氏。春秋时晋有大夫荚成僖子,食采於

  • 阿彭

    读音:Āpéng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马边有分布。或改从单字姓“彭”,盖取其原姓之后一音节而得。此姓系马边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庫穆圖

    读音:Kùmùtú【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倭济爱满、那木都鲁、哈特等地(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散处倭济、爱满、那木都鲁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 泰錫納喇

    读音:Tàixī’nàlǎ【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扎鲁特(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扎噜特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Liú【源】 见《姓苑》(21,62)。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苑》 亦收,未详其源。

  • 苦里魯

    读音:Kǔlǐlǔ【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苦里鲁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科尔罗〕(24)。元代 “色目人” 姓氏。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收载;

  • 读音:Zǎn昝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由咎姓变化而来。咎有灾祸意,不吉利,于是有人在咎字的口中加一横,成为昝姓。二是以部落名为姓,源于四川蜀人。三系改姓。昝姓历史人物有昝殷,唐代妇产科医学家,

  • 忽兒察

    读音:Hūérchá《姓氏词典》引《新元史》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忽儿察·忽思。”未详其他。

  • 癸比

    读音:Guǐbǐ【源】 舜三妃癸比氏,生宵明烛光,见《山海经》。后为氏(17,60,62)。 【变】 ①后改为癸氏(60)。②一作登比(60,62)。而作〔癸北〕(7,12)、〔祭北〕(6),均误。历

  • 读音:Yá【源】 ①西夏人及吐蕃人均有崖氏(91)。②清时汉族已有此姓(23)。③壮族姓(107)。【布】 广西都安(288)、北京、江苏丰县等地均有此姓。【人】 崖葑,清时曾任新宁州(故治在今广西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