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èng

郑姓的来历, 主要说法是源自姬姓。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 史称郑桓公。公元前769年郑国东迁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 郑人出奔, 以原国名为氏。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 东汉巴郡南郡蛮中有5大姓, 其一便是郑姓, 巴郡南郡蛮亦即土家族的前身。唐人樊绰所编撰《蛮书》也说巴人有4大姓, 郑姓仍是其中之一。少数民族的郑姓大多是皇帝赐姓或是因民族融合而改姓。

由于郑国地理位置的原因, 郑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一带。郑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永嘉之乱”。当时“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 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现在的郑姓已遍布全国, 并已有迁至海外的。

郑姓的名人较多, 著名者如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郑国, 开凿灌溉渠, 史称“郑国渠”。东汉郑玄, 为一代经学家, 著名的《十三经注疏》中, 《毛诗》“三礼” 多取郑玄注。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家喻户晓。2005年, 国务院批准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的航海日, 就是纪念1405年的7月11日, 郑和在江苏太仓首次下西洋。明末名将郑成功因为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而著名, 人们把他看做民族英雄。清朝书画家郑板桥,擅画兰竹, 亦工书法、诗词, 以“诗、书、画” 三绝闻名于世, 为“扬州八怪” 的主要代表。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翻译家郑振铎一生译书无数, 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郑姓在《百家姓》里排在第七位。


周宣王封母弟友于郑,及韩灭郑,子孙播迁陈宋之间,以国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周厉王之少子,宣王之弟桓父友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汉>郑宽中,平陵人,经学家。<宋>郑樵,莆田人,史家。<明>郑成功,南安人,民族英雄。

猜你喜欢

  • 蘇爾嘉

    读音:Sūěrjiā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史·列传》有塔本哲尔,即姓苏尔嘉氏。未详其他。

  • 井强六斤

    读音:Jǐngqiángliùjīn《姓氏词典》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收载,其注云:“北魏时代北姓。” 《郑通志·氏族略》作“井疆六斤”,详见该条。

  • 读音:Wá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花莲有此姓(68,261)。现行罕见姓氏。今广东之南澳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南澳公安局提供; 《新编千家姓》亦载,未详其源。

  • 兀魯兀惕

    读音:Wùlǔwùtì元代蒙古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引 《蒙古秘史》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Jǐ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会》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xī【源】 相传为古帝伏羲氏之后,见《路史》(17,60,62)。古时“希”、“羲”通用(60)。【望】 平原(17,418)。【布】 安徽淮南(362)、河南汤阴(292)、淮阳(299)、温

  • 读音:Ài【源】 见《姓苑》(9,63)、《古今姓氏书辨证》(7)。《姓氏词典》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běi【源】 ①有北,古之侯国,黄帝迁蚩尤之党于有北,见《国名纪》诗云:投界有北,是其地,后有北氏(17)。②高丽姓(7,11,15,17)。高丽指高句丽,始见于北魏正始中,故城在今辽宁新宾东。

  • 修魚

    读音:Xiūyú【源】 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修鱼氏,见《史记·秦本纪》(6,7,11,60)。【变】 ①一说,即萧鱼氏,萧鱼,郑地(故治在今河南原阳东修武亭)(60)。 ②亦作〔脩鱼〕

  • 介洛

    读音:Jièluò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