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ōu

邹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姒姓,越王勾践之后。二是源自曹姓,以国名为姓。周代有邹国,又称邾娄,后为楚所灭,后世子孙有以邹为姓氏者。

邹姓主要发祥于今山东邹城。西汉以后,邹姓一支迁居河南邹坊。魏晋南北朝,邹姓南迁于江浙一带,后又散居于闽粤一带。唐代,邹姓入闽。南宋时,邹姓迁居广东,以后又广泛分布于今江西、江苏、福建、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明初洪武年间,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明清之际,邹姓赴台,及至海外。如今邹姓在四川、江西、山东、湖北、浙江、福建等省为多。

邹姓历史人物有邹忌,战国齐相。齐威王时,他以鼓琴节奏说明治国之道,得赏识,被任为相。邹阳,西汉文学家,吴王濞招致四方游士,阳与严忌、枚乘等俱仕吴,以文辞知名。邹伯奇,清科学家,精通光学、天文、历算,著有《格术补》《赤道星图黄道星图》等。邹容,近代民主革命者。赴日留学,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回国后参加爱国学社,著《革命军》,宣传革命是“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十五位。


【综】 台湾台北多此姓(64,68,261)。按,邹为邹之俗写,故邹氏源于邹姓,今台湾有人分邹与邹为两个姓。


邹本邾娄国,改为邹,后以为氏,帝颛顼之后所封。(见《说文》)

宋愍公之后,正考公食采于邹,生叔梁纥,遂为邹氏。(见《元和姓纂》)

▲<汉>邹长倩,公孙弘之故人。<金>邹谷,诸城人,大理寺丞。<明>邹迪光,无锡人,诗人。

猜你喜欢

  • 烏璘

    读音:Wūlí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人】 乌璘满都祐,清镶白旗人,世居科尔沁,顺治中从征浙江有功,授骑都尉加二等轻车都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

  • 读音:yǎn【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仲衍之后,见《风俗通》(1,12,15,17,60)。亦见《姓苑》(7,9,21)和《广韵》(11,239)。【望】 睢阳(17,60,418)。【布】 山东

  • 南宮

    读音:Nángōng/Nankung,Namkung,Lamkiong【源】 ①其先有食邑南宫(故城在今河北南宫)者,以官为氏(7)。②周文王四友南宫适之后(17,21,62)。一说,周文王时八士,有

  • 張官

    读音:Zhāngguān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Luán【综】 春秋时晋人鸾徼,事赵简子,因只知进声色犬马,营宫室台榭以误简子,而不举贤士,为简子沉之于河(21,6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其引《吕氏春秋》云: “赵简子沉

  • 梅惹

    读音:Méirě门巴族姓氏。本房名,梅惹沙底地方的俗称,遂以为氏。十七世纪有梅惹·洛卓嘉措,五世达赖阿旺罗叶嘉措之密友。见 《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

  • 倮龍

    读音:Luǒlóng【综】 彝族姓。属古候阿乌家支(375)。

  • 精奇哩

    读音:Jīngqí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精奇哩乌拉,黑龙江等地(23,63,180,260)。系以地名为氏(23)。【变】清驻防达虎里镶黄旗中有精奇理氏,世居黑龙江(260),今达斡尔族

  • 读音:Hòng/Hung【综】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现代罕见姓(73,91)。

  • 读音:Bó【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