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黍
【源】 舜庶子七人,其后有得封负国(舜迁国于负黍,见《夏世纪》。故城在今河南登封西南),至春秋并入郑国,后有负氏、负黍氏(19,21)。
【源】 舜庶子七人,其后有得封负国(舜迁国于负黍,见《夏世纪》。故城在今河南登封西南),至春秋并入郑国,后有负氏、负黍氏(19,21)。
读音:Tángxiàng【源】 帝尧之裔在周为唐相氏,因以为姓(6)。疑为唐杜氏之讹。《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元和姓纂》注云:“周有唐相氏。”未详其源。
读音:zhāo wǔ【源】 唐时西域康国,后改名为康居国。本姓温月氏,始居祁连山北昭武城(故城在今甘肃张掖西北),因被匈奴所破,西迁,遂有其国,支庶各分封为王,皆氏昭武,示不望本也(7,21,60)。
读音:Fú【源】 见《通志·氏族略》(444)、《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21)、《中国姓氏集》(62)。【布】 大陆(91)、台湾台北(64,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
读音:Zhèngjǐng【源】 西周铜器铭文所见之氏(94)。
读音:Jūnchē【源】 代北复姓有军车氏(6,7,12,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liè【源】 炎帝号烈山氏,烈姓出此(60,62)。【布】 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广东之吴川、贵州之三都、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
读音:kě zhū hún出自代北,又居怀朔,随魏南迁。(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北齐〉可朱浑元,天保初封扶风郡王。
读音:Húěrhàn【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大凌河(23,63,180,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大凌河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Páilóng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蒙八旗之镶黄旗人阿什岱,即姓排龙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又作“揆龙”。
读音:Wēigǔ’ěrqìn【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鄂托克族有此姓(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