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òu

【源】 ①春秋时楚国有豆氏,见《路史》(60,62)。②汉时校尉豆如意,从卫青破匈奴,以有功封关内侯,其后有豆氏(60,62)。③北魏时改代北赤小豆氏为豆氏,见《魏书·官氏志》(60,70,242)。又,北魏时鲜卑姓豆卢氏之后有豆氏,见《姓考》(17)。④明时云南和曲州(故治在今云南武定)土知州为豆氏,系彝族(253)。⑤台湾土著赛夏族豆豆哇来氏,后改为豆氏(65,385)。⑥回族姓。【望】 代郡(17,60,418)。【布】 分布较广,湖北、甘肃、河南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豆姓人口68%。【人】 豆如意,汉武帝时以校尉从卫青破匈奴有功,封关内侯(61)。豆求周,北魏时吏部尚书(21,242)。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山东之鱼台、平度、昌乐,内蒙古之乌海,湖南之芷江,广东之吴川、澄海,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汉族、彝族、土家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①其据《路史》 注云:“楚有豆氏。”(《中国姓氏大全》亦注:“周代楚国有豆氏,为汉族豆姓之始。”)②又注:“鲜卑亦有豆氏。”“赤小豆氏改为豆氏。鲜卑族豆卢氏简为姓豆。” ④又云: “后汉校尉豆如意之后。” 豆如意以校尉从卫青破匈奴有功,封关内侯。

后魏有豆大田 (或作 “豆代田”); 明代有豆长宁,河南卫千户; 又有豆革,安塞主簿; 清代有豆斌,雍正时总兵。

猜你喜欢

  • 读音:féi【源】 淝邑故城在今安徽庐江西南,当以邑为氏(5,15,60)。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注引 《姓谱》云: “邑名,在庐江,以邑为氏。”其地在今之安徽庐

  • 越勒

    读音:yuè lè【源】 ①其先库狄越勒部酋长,以部因氏(6,7,12,27,60)。勒为勤之讹,越勤本部落名,居于跋那山,山在今陕西榆林东北,北魏道武帝天兴五年,其酋率部万余家归魏,居五原之北,因以

  • 韩侯

    读音:hán hóu周宣王锡命韩侯,支孙氏焉。(见《元和姓纂》)

  • 余推

    读音:yú tuī楚公族后有余推氏。(见《路史》)

  • 吉子

    读音:Jízǐ【综】 彝族姓。属倮米家支,又称〔既古吉子〕(375)。

  • 奎蘇

    读音:Kuísū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孝子传》云: “彻辰台,奎苏氏。”未详其源。

  • 博絲臣

    读音:Bósīchén【综】 蒙古族姓。意为织布人,内蒙古巴林右旗中部有此姓(384)。

  • 瓦爾葛喜

    读音:Wǎ’ěrgěxī【综】 清正蓝旗蒙古侍郎伊道之妻为瓦尔葛喜氏(260)。

  • 读音:Fén/Fern【综】 源出不详。江西宁都有此姓(280)。

  • 读音:liù【源】 系自己姓。古有飂国(故城在今河南固始东南蓼城岗),国君飂叔安之后,以国为氏(7,11,17,60)。【变】 一作飀(17)。【望】 巨鹿(17,418)。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