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án

【源】①系自子姓。宋微子之后,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苑》(60,62)。②系自嬴姓。(谭子(故城在今山东历城东南或今章丘西),鲁庄公十年灭于齐,其后有谈氏(17)。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 【变】亦作郯(12,60)。 【望】梁国、广平、弘农(12,17,21,60)。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江苏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谈姓人口48%。 【人】谈生,战国时人(12,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新会、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天津之武清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即郯也,亦作“”。乃周异姓国,其后以国为氏。详见 “”条。② 《姓氏考略》注引 《姓苑》 云: “殷帝之长子微子启,周武王封之於宋,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 此谈可能传写有误,既说“封於宋”且“以国为氏”,何不氏 “” 而氏 “”?疑“” (郯) 为宋后之别封。③或为籍姓所改,《姓氏词典》 注引 《新纂氏族笺释》 云: “ (望出) 广平郡。系出籍氏。周大夫籍谈后,避项籍讳,为谈氏。望出梁国、广平。”

六国时有谈生; 汉代有谈巴,东征将军; 《后赵录》有晋将军谈元; 宋太平登科谈尧叟; 绍兴有谈谊,广德人; 清代有谈迁。

猜你喜欢

  • 读音:Méi梅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自子姓。殷商时期,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亳县南),为伯爵,世称梅伯。后来梅伯冒死直谏被纣王所醢,后世子孙遂以国为氏。二是为古代少数

  • 读音:zhì【源】 ①春秋时郑大夫食采于制(故城在今河南荥阳境),因以为氏,见《姓源》(17,62)。②周文王弟虢叔之后有制氏,见《路史》(17,60)。制,春秋时虢之邑,后为郑邑,以地为氏(60)。

  • 读音:Zhōu《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 《汉书·古今人表》 有㷅子。”未道其详。 《汉语大字典》 以“㷅” 同 “鬻”(炒), 未注明其为姓。 又收

  • 读音:shì【源】 见《姓苑》(7,9,11)。【变】 亦作视(17)。【望】 京兆(17,418)。【人】 式夷,卫人,见《吕氏春秋》(11,17)。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上海、云

  • 公古爾

    读音:Gōnggǔ’ěr【综】 清镶白旗蒙古马甲都伦秦之妻为公古尔氏(260)。

  • 或柯

    读音:huò kē【源】 春秋时吴公族之后有或柯氏,见《路史》(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注云:“吴后有或柯氏。”吴乃姬姓之国,故或柯氏亦当系出姬姓。

  • 箴尹

    读音:zhēn yǐn【源】 ①系自芈姓。楚大夫箴尹克黄之后(6,12,15,17,60)。②春秋时陈大夫鍼无咎奔楚,为箴尹,因氏,见《姓考》(17,62)。 【变】 一作〔鍼尹〕(60)。历史上罕见

  • 伯牙烏

    读音:Bóyǎwū【综】 元时蒙古人姓。似系巴约特氏之异译。也速䚟儿,蒙古伯牙乌氏,元至元中授管军总管,后授钦察亲军都指挥使(399)。

  • 樓冷

    读音:Lóulěng【源】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435)。

  • 朱赫

    读音:Zhūhè【综】 清正黄旗满洲鸟枪护军金宝山之妻为朱赫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