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ǐ

訾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春秋时期周国有地名为訾(今河南巩县),后有以地名为姓氏者。

訾姓发源于河南,望族居于渤海郡(今河北、辽宁渤海湾沿岸)。

訾姓历史人物有訾祏,春秋时晋大夫。为人正直,知识渊博。范宣子曾与和大夫争田,訾祏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化解矛盾。

訾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七十八位。


【音】 又音子(Zǐ)(17)。而河北涿州地区音Cí。【源】 ①帝喾妃訾陬氏之后,见《风俗通》(1,6,12,17)。一说,訾陬自为复姓,非訾氏之祖(7)。②訾(故城在今河南巩县西南),楚大夫食邑,因氏(17)。③訾城,春秋时齐大夫食邑,北海都昌县西訾城是也(故城在今山东昌邑西2里),因氏(7)。④本姓祭氏,以姓不吉祥,改为訾氏,见《姓苑》(9,11,12,17,60)。⑤蒙古人姓。【变】 亦作〔��〕、〔䴦〕(17)。【望】 渤海、齐郡(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訾祐,春秋时晋人,为范氏家臣(11,21)。訾顺,汉成帝时封为楼虚侯(6,7,9,1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景县,山东之鱼台、昌乐、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汉族姓氏。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音 ‘紫’ 。《风俗通》: ‘帝喾妃訾娵氏。’ (按: 《姓氏考略》 则称: ‘娵訾氏所改’ 或作 ‘訾陬’。) 《姓苑》云: ‘今齐人。《汉功臣表》 有楼卢侯訾顺。’ 望出渤海。”②其注引 《姓苑》 云: “本姓祭,以为不祥,改为訾。”

春秋时晋有訾祐。

猜你喜欢

  • 厲山

    读音:Lìshān【源】 炎帝厉山氏之裔,见《国语》(17,62)。【变】 一作烈山氏(17,62)。《姓氏词典》引 《姓觿》收载,未详其源。

  • 若口引

    读音:ruò kǒu yǐn【源】 ①代北姓(27,60)。②西魏恭帝三年,赐寇儁姓若口引氏(27,70)。【变】 后改为寇氏,见《魏书·官氏志》(7,12,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

  • 读音:Sòng/Sung【综】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賀若

    读音:Hèruò【源】代北姓。世居玄朔,即朔方(故治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后随魏内迁,以部为氏,孝文帝改代人姓时,唯贺若氏不改(7,9,12,27,60)。 【望】代郡(418)。 【布】北京有此姓(

  • 读音:Guī【源】 ①鞮氏之后避事居鲑阳,改姓鲑氏(12,15,17,60)。②本姓圭,改为鲑氏(15,63)。【望】 陈留(17,418)。【布】 清时陕西澄城有此姓(60,62)。今大陆仍有此姓(

  • 伊屠

    读音:Yītú《姓氏词典》 引 《汉书》 收载,其注称: “汉有伊屠·知牙师。”未道其详。

  • 哈勒齊塔特

    读音:Hǎlèqítǎ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变】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公太之妻为哈尔起塔特氏(260),〔哈尔起塔特〕似即哈勒齐塔特之异译。【人】 哈勒齐塔特萨拜,清时蒙古正

  • 雲泰

    读音:Yúntài【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乌来之妻为云泰氏(260)。

  • 亞木

    读音:Yàmù【综】 佤族姓。系以祖先名为姓,世居云南西盟大马散。后又分为觉(一作聂周、周亚木)、界(一作聂间、间亚木)、究(一作聂遮、遮亚木)、简恩(一作聂在、在亚木)等4姓(158,159,160

  • 读音:Shuì/Shuey,Shwei【综】 源出不详。台湾高雄有此姓(6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