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ú

虞姓来源于国名。一是源于妫姓。帝舜的后人封于虞,建虞国,其子孙就以虞为姓。二是源于姬姓。虞国为周文王时分封的诸侯国,后虞国人以国名为姓,是为虞姓。

虞姓春秋时已分布于山西、河南一带,战国时迁至山东。秦汉之际,虞姓繁衍分布于济阳郡(今河南兰考东北)、陈留郡(今河南开封)。另外,在今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山东淄博一带也有分布。两晋时期,虞姓南迁者至安徽、江苏、浙江、湖南。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虞姓逐渐散居于今江西、湖北,并有入居四川者。宋元间有虞姓迁入福建。明初,虞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东北等地。明中叶有入居台湾者。如今,虞姓尤以浙江为多。

虞姓历史人物有虞卿,战国时赵国上卿,曾游说赵孝成王,赵王觉得与其相见恨晚,赏赐黄金、白玉。再见时赵王就拜他为赵国上卿,号虞卿。后因仕途不得意转而著书,有《虞氏春秋》。虞世南,生于隋唐之际。隋时为秘书郎,唐时为秘书监。年少时与兄长世基拜顾野王为师。唐太宗夸赞他:“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辞绝好,书翰绝好。”擅长书法,精于行草,晚年专攻正楷,与欧阳询齐名,一起被称为“欧虞”。虞仲文,金代宰相。自幼聪敏,据说几岁就能作诗。擅长绘画,尤工墨竹。虞朗,清代女画家,喜欢画墨兰,著作有《桃源春泛图小影》。

虞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六十一位。


【源】 ①氏于号者,唐、虞、夏、殷是也(17)。虞,远古部落名,舜为其酋长,居于蒲阪(故城在今山西永济附近)。②系自姚姓。禹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城(故城在今河南虞城西南3里)为诸侯,后世国绝,以国为氏(6,9,11,12,17)。③系自姬姓。周太王之子太伯(或作泰伯)之弟仲雍,是为虞仲,嗣太伯之后于句武。武王克商,封舜之后胡公满于陈,封虞仲之庶孙于虞城(故城在今山西平陆东北60里),春秋时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6,11,12,15,17)。③清满洲八旗姓虞佳氏后改为虞氏(180)。【望】 会稽、济阳、陈留(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浙江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虞姓人口48%。【人】 虞思,亦作虞幕,夏时人(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市及其松江县、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河南之卢氏、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清流、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姚姓 (按:《姓氏考略》 称: “系出妫姓”,或 “”,或 “”,二者皆可)。舜之建国也,爰以天下授禹,禹封舜之子商均於虞城为诸侯,后世绝国,以国为氏。②又云: “周太王之子太伯之弟仲雍,是为虞仲,嗣太伯之后於句吴,武王克商,封舜之后胡公满於陈,封虞仲之庶孙於虞城,以为虞仲后。虞仲国於吴,其支庶封於此,故亦谓之西吴,此姬姓之虞也。今陕州平陆县东北六十里有故虞城,僖公五年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③或为鱼姓所改。《姓氏词典》据《姓氏急就篇》 注云: “系改姓。隋虞庆则,本姓鱼。”④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姓虞佳氏改单姓虞。见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

汉代有虞俊,无锡人,丞相司直; 唐代有虞世南,余姚人; 明代有虞舜日; 清代有虞景星,金坛人。

猜你喜欢

  • 读音:Jiāng/Jyang【源】周宣王封庶弟友于咸林曰郑,伯爵也,为幽王司徒,死于犬戎之难。郑人立其子掘突为武公,有虢、郐之十邑。22世灭于韩,其后有畺氏(19,21)。

  • 第三

    读音:dì sān【源】 系自妫姓。汉武帝徙齐诸田于园陵,以门族次第为氏,田广孙田癸为第三氏(7,15)。田广孙田癸为第三氏。(见《姓谱》)

  • 读音:Méi《姓氏词典》 引 《姓谱》收戴。未详其源。

  • 读音:Jiǔ【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bèi【音】 被氏有Bèi、Pí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被(Pí)姓。又音Bì(17)。【源】 春秋时郑大夫被瞻之后(6,11,12,17,60)。【望】 牂牁(17,418)。【人】 被离,春秋

  • 读音:Lì《姓氏词典》 引 《五方元音》 收载,未详其源。或音lí。

  • 吕祖

    读音:Lǚzǔ【源】 周时吕侯(即姜子牙)为周穆王司寇训刑,宣王时改其国吕为甫,始称吕甫,其后有吕氏、旅氏、吕祖氏、甫氏、共氏、龚氏、药罗氏等(19,21)。

  • 師延

    读音:Shīyán【源】 商纣王时乐工师延之后(60,62)。【人】 师延宜,春秋时宋大夫(3,4,7,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郑樵将其归入“以官、名为氏” 之列,其

  • 读音:Dòu《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较罕见姓(不作“斗”)。春秋时楚国令尹斗伯比、大夫斗宜申等。来源: ①相传黄帝时有臣子鬥苞,负责传授规章制度,为鬥氏之始; ②春秋时楚国君若敖

  • 读音:Shèng盛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国,其中就有盛国,后为齐国所灭。盛国公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二是为改姓,汉元帝名刘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