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ēn

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据说祝融之后分为八姓,莘为其中之一。二是古有莘国,商汤就娶了有莘氏的女儿,其后代就以莘为姓氏。

今山东、四川、安徽、浙江是莘氏族人主要的分布区域。

莘姓历史人物有莘野,明人。任枣强知县期间,他体贴百姓,为民做主,深得百姓爱戴,被称为“贤县令”。

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九十位。


【音】今亦音辛(Xīn)。 【源】①祝融之后分为八姓,己、秃、彭、姜、妘、曹、斯、莘(一说为芈),见《潜夫论》(60,62)。②武阳莘氏,出自姒姓。夏启封其少子于莘(即有莘氏,故城在今陕西合阳东南),其后以国为氏(4,6,7,11,17)。③古有莘国。鲧纳有莘氏之女,生禹,此莘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北。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此莘故城在今河南陈留东北。有神降于莘,此为春秋虢地,此莘故城在今河南陕县硖石镇西15里之莘原。后以地为氏(17)。 【望】天水(17,21,60,418)。 【布】安徽淮南(362)、辽宁辽中(293)、上海嘉定(351)、山西汾阳(278)、广西灵县(391)、内蒙古乌审旗(369)、台湾台北(64,68,261),河北万全(326)、蔚县、江苏南通等地均有此姓 【人】莘融,宋时钱塘人,举人(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安徽之泾县、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据王符《潜夫论》 注云: “祝融之后分为八姓: 秃、彭、姜、妘、曹、斯、莘。” ②郑樵注云: “姒姓。夏后启(按: 即禹之子)封支子于莘,亦曰有莘氏,后世以国为氏。” (按: 古莘国有二: 其一在今陕西之韩城,旧郃阳东南。周文王妃太姒,即此国之女。《姓氏考略》 引 《后汉书·郡国志》云: “郃阳南有古莘国,汤妃有莘氏后。”)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北,也称有莘、有辛、有侁,商汤娶有莘氏女,即其国。③《姓氏考略》据《唐书·辛替否传》 注云:“莘、辛音相近,莘氏即辛氏。”望出天水。

一音xīn,亦现行姓氏。

宋代有莘融,钱塘人,举进士; 明代有莘野,洪武初自明经为本县训导,升枣强县丞; 又有莘九经,安吉州学正; 清代有莘开。

猜你喜欢

  • 读音:Dùn【源】 顿,春秋时姬姓国(故城在今河南项城西北),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6,7,12,15)。【望】 魏郡、云阳(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 读音:Gāo较罕见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氏族略》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皐陶之后。”皐陶,相传乃虞舜之狱官之长。(按: 尧舜二典所命之官如夔、益、稷之类,皆以名称,

  • 读音:xián【源】 古有咸国(故城在今河北濮阳东南60里之咸城),春秋时为鲁大夫之采邑,因氏(17,60)。《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其源。①其据 《姓谱》 注云: “以地名为姓氏。鹹 (咸),春秋

  • 司鸿

    读音:sī hóng古有司鸿苟、为古司鸿祀者之后。(见《风俗通》)。

  • 析象

    读音:xī xiàng其先张江封析侯,因以为氏焉。(见《姓氏寻源》)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姓氏寻源》 云: “析象,其先张江,封析侯,因以为氏。” (按: 析象,东汉

  • 越质

    读音:Yuèzhì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西秦录》注称: “鲜卑姓。” (按: 疑此即《郑通志·氏族略》所收三字姓“越质诘”之讹。)《姓氏词典》注称: “西秦乞伏国仁破鲜

  • 古龍

    读音:Gǔlóng【源】 唐时南蛮扶南国(古城在今广西扶绥,一说在今柬埔寨西部)王姓为古龙氏,见《姓氏急就篇》(11,17,60,62)。历史上扶南国王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隋书》

  • 读音:Jǔ【源】 见《集韵》(17,62)。【变】一作楀(7)。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 “姓也, 与 ‘��’ 同, 与 ‘萭’ 通。” 《集韵》:

  • 奇爾果特

    读音:Qíěrguǒ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变】清正蓝旗蒙古护军校达青阿之妻为济尔莫特氏(260),〔济尔莫特〕似即奇尔果特之异译。【人】奇尔果特嘉穆苏,清蒙古正红旗人,

  • 强恰哩

    读音:Qiángqiàlī【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耀州(23,63,180,260)。 【变】①亦作〔强恰理〕(260)。②后改为强氏(23,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耀州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