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ún

荀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姓氏为姓。传说荀姓始祖是黄帝的大臣荀始。荀始是个手巧心灵的艺师,专门负责制作官员的官帽,其后代子孙以祖父名字命姓,称荀氏。二是改姓而来,源于姬姓。周文王姬昌之子被封于郇(今山西临猗,一说在新绛),建立郇国,为伯爵,史称郇伯,春秋时郇国为晋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氏,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姓。

荀姓发源于山西。在古代,荀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内(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荀氏后来又分为荀氏、中行氏和智氏三支。如今荀姓尤以山西、江苏、四川、山东等地为多。

荀姓历史人物有荀况,战国时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荀况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其著有《荀子》一书,提出了以“”为核心的思想学说。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韩非子、李斯都是他的弟子。荀爽,字慈明,东汉经学家,颍阴(今河南省许昌)人,为颍阴望族。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时称为“荀氏八龙”,荀爽行排第六,才学为诸兄之首。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汉末为避党锢之祸,隐居著书,先后著《礼传》、《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号为硕儒。

荀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零一位。


【源】 ①黄帝之臣荀始为冠,此乃荀姓之始,见《国语》(60,62)。 ②黄帝之子25人,得姓者14人,荀姓为其一(11,17,21)。③系自姬姓。周文王第17子封于郇(故城在今山西临猗南),是为郇伯,后去邑加草为荀氏(6,9,17,21,60)。④荀为古侯国(故城在今山西新绛),春秋时灭于晋,子孙遂以国为氏(21,62)。⑤春秋时晋公族隰叔之后荀息食采于荀,以邑为氏(12,21)。【变】 荀氏后又分旬氏、程氏、知氏、智氏、辅氏(60,62)。【望】 河南(60,62,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荀会,春秋时晋大夫(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黄骅、阜平、乐亭、辛集,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安徽之贵池、泾县,江西之金溪,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黄帝臣有荀始,为冠,是荀氏之始。”②郑樵注云: “荀,本侯国,姬姓,晋灭之以为邑,荀侯之裔亦以国为氏。”荀,或本作 “”,省文去邑为荀。《姓氏考略》注引《广韵》 亦云: “系出姬姓,文王子郇伯,其后去邑为荀。” ③郑樵又注: “晋之公族也,隰叔之后。僖二十八年荀林父将中军,故曰中行氏,荀邑在绛州正平西十五里。宣十二年,荀林父与楚子战于邲。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荀首食邑於智,号曰智庄子。襄十四年知朔生盈而死,故荀氏同见。又为田氏、程氏、辅氏。” 又,《姓氏考略》 亦称: “后又分为旬氏、程氏、知氏、智氏、辅氏。”望出河内。④又,汉代避宣帝 (刘询) 讳,改荀为 “”。⑤回族之荀氏则来自汉姓荀。《中国人的姓名·回族》 有载;古有哈只哈心,原名哈心,两次到麦加朝觐,故称哈只哈心,娶元帅荀公之女为妻,其后从母姓,以荀为姓。

战国时有荀况,著 《荀子》; 汉代有荀彧; 北齐有荀仲举; 明代有荀廷诏。

猜你喜欢

  • 读音:Bān【源】 ①春秋时鲁公子般之后,见《姓考》(17,62)。鲁公子般即春秋时巧匠鲁班,亦称公输班。或以为鲁昭公之子(61)。②回族姓。【布】 安徽淮南(362)、陕西彬县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

  • 鄂謨托

    读音:Èmótuō《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氏。清乾隆时云贵总督彰宝,姓此氏。” 《清通志·氏族略》作“鄂谟拖”,乃满八旗姓氏之一,世居尼玛察地

  • 英垜

    读音:Yīngduò珞巴族姓氏。出自苏龙部落,属母系氏族,图腾为房前。或以 (氏) 族为氏,俗称“瓦如”。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哈答歹

    读音:Hǎdá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哈答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哈达岱〕(24)。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

  • 摩訶

    读音:Móhé《姓氏词典》 据 《二十五史人名索隐》收载,其注称: “唐有摩诃思那; 明有摩诃贵来。”未详其源。

  • 读音:hé纥单氏,改为纥氏。(见《魏书·官氏志》)北齐纥奚氏,改为纥姓。(见《万姓统谱》)

  • 那普

    读音:Nāpǔ彝族姓氏,为黑 (氏) 族,后或改为汉姓“张”。见 《中国人的姓名·彝族》,未详其他。

  • 舒穆嚕

    读音:Shūmùlū历史上回鹘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辽有舒噜氏,别为舒穆噜氏。”而舒噜氏,“回鹘诺苏之后。太祖后族。”知此舒穆噜氏,为回鹘族之姓,系出舒噜氏。《辽史·国

  • 米洞

    读音:Mǐdòng【综】 景颇族姓。属景颇支系,汉姓为董(166)。

  • 威载

    读音:Wēizài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 (西) 夏武功大夫威载师宪。”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