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
【源】 胤,夏时诸侯国,夏王仲康命胤侯掌六师。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苑》(60,62)。【变】 庙讳中作〔〕(9)。避讳亦作〔〕(11,15,17,62),〔〕(239,418)。【望】 河东(17,418)。【布】 湖北武汉有此姓(91)。
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汉有分布。《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姓苑》云: “夏时侯国,仲康命胤侯掌六师是也,后因氏。”望出河东。
【源】 胤,夏时诸侯国,夏王仲康命胤侯掌六师。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苑》(60,62)。【变】 庙讳中作〔〕(9)。避讳亦作〔〕(11,15,17,62),〔〕(239,418)。【望】 河东(17,418)。【布】 湖北武汉有此姓(91)。
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汉有分布。《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姓苑》云: “夏时侯国,仲康命胤侯掌六师是也,后因氏。”望出河东。
读音:Yuè【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大全》(91)。北京(91)、浙江普陀(297)、湖北钟祥(388)、河北三河、江苏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运城
读音:Jī【源】 ①商时饥国,亦称耆国(7)。即商周时古黎国(17,80)。故城在今山西长治西南黎侯岭下。周文王伐饥,见《史记·殷本纪》(7)。子孙遂以国为氏(21)。至春秋时周封康叔于卫,分以商民七
读音:Kùruògān【综】 代北姓。北魏时改库若干氏为干氏(12,15,27,44,60)。即纥干氏(70)。而作〔库若千〕(27)、〔库若于〕(63),均误。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
读音:Ājiān《姓氏词典》 引 《后汉书》收载。其注云: “汉有阿坚羌渠。”未详其源。(按: 阿,《姓氏词典》 音ē。)
读音:Kōu【源】 春秋时鲁公子彄之后,见《韵会》(60,62,63)。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古今韵会举要》云: “彄, 姓。鲁公子彄之后。” 当系出姬姓。
读音:xiù《汉书·游侠传》中有绣君宾,马岭人。(见《通志·氏族略》)
读音:zhōng shān【源】 中山为春秋时北狄鲜虞国之地,故城在今河北正定西北40里之新市城,以地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中山,鲜虞国,以地为氏”。
读音:dí【源】 源出不详,或系籴之俗写。台湾彰化、台北等地均有此姓(68,261)。虞封黄帝后有籴氏。(见《路史》)籴氏,晋大夫籴茷。(见《通志·氏族略》)
读音:Sūshī《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 收载。“唐有苏失利之。”未详其他。
读音:fēng jù【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公子具食采于开封,因氏(12,60)。【人】 封具孤父,春秋时郑大夫(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郑公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