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uó

罗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于妘姓,颛顼帝孙祝融氏后裔。祝融的后裔被分为八姓,史称“祝融八姓”。周朝时,八姓中有子孙被封宜城,建立罗国,后为楚国所灭,其后人遂以“”为姓。二是改姓。北魏鲜卑族复姓破多罗氏、叱罗氏改为汉字单姓罗。清代爱新觉罗氏也有人改姓罗。

罗姓最早起源于中原地区。罗国被灭后,一部分逃往四川,一部分逃往湖南。逃往四川者又有一支迁入贵州。逃往湖南者在历史上有一支迁往江西,还有两支迁居广东。另外,罗国亡国后,还有部分人从云南迁往湄公河下游。唐朝时,罗姓有人入闽,定居于福建。清代,罗氏向台湾迁徙,还有一些人迁往南洋的文岛(印度尼西亚)等。如今罗姓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和湖北等省。

罗姓历史人物有罗裒,西汉时成都大商人。在长安、巴蜀经营商业,几年之间,集聚钱财达千余万。罗隐,唐文学家。工诗善文,作品充满愤懑之情,同情人民疾苦。其诗多用口语,流传较广。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擅长杂文,笔锋犀利,所著《谗书》较有名。罗邺,唐诗人。一生落魄,纵情诗酒。擅作七律,多怨愤之作。与方干、栖白为诗友,与族人罗隐、罗虬合称“三罗”。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传为施耐庵弟子,撰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罗荣桓,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大元帅之一。他参与指挥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对夺取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罗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七十五位。


祝融之后,妘姓国,初封宜城,徙枝江,周末居长沙。汉有梁相罗怀,襄阳记有罗蒙。(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罗氏,子爵,熊姓。一曰祝融之后,妘姓,初封宜城,徙枝江,为楚所灭。周末居长沙。又叱罗氏改为罗氏。五代有罗绍威。望出豫章、长沙。(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颛顼后,封于罗,今房州也,子孙以为氏。(见《姓氏急就篇》)破多罗氏、斛瑟罗氏、叱罗氏,皆改为罗氏。(见《魏书·官氏志》)

▲<后魏>罗结,代人,太武初为侍中。<五代吴越>罗隐,新城人,诗人。<明>罗贯中,小说家。

猜你喜欢

  • 夙繇

    读音:Sùyóu【源】 见《吕览》(17,62)。【望】 中山(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姓觿》云:“《吕览》有夙繇氏。”未道其详。

  • 读音:Luó罗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于妘姓,颛顼帝孙祝融氏后裔。祝融的后裔被分为八姓,史称“祝融八姓”。周朝时,八姓中有子孙被封宜城,建立罗国,后为楚国所灭,其后人遂以“罗”为姓。二是改姓

  • 读音:Rǎo/Rau【综】源出不详。浙江开化(310)、广西合山(367)等地均有此姓。

  • 公休

    读音:gōng xiū【源】 春秋时孔子弟子有公休哀(17,62)。此为公休氏之始。【布】 彭城有此姓,见《姓苑》(60,62)。彭城故城在今江苏铜山。【人】 公休胜,东晋末十六国前赵时平陵太守(6,

  • 伊布葉爾

    读音:Yībùyé’ěr【综】 清驻防索伦正蓝旗有伊布叶尔氏(250,260)。又,清驻防索伦镶蓝旗有依卜哲尔氏,世居呼伦贝尔(259,260)。〔依卜哲尔〕似即伊布叶尔之异译。

  • 读音:Gē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河北万全(326)、台湾台东(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

  • 俟吕鄰

    读音:Sìlǚlín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亦收。其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北魏姓,后改为吕氏。”郑樵亦云: “俟吕邻之为吕。”(《九通分类总纂·总论·变

  • 读音:Rǔ【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南有此姓(64,68,261)。《中国姓氏辞典》据菲律宾《菲华日报》报载,其注称:“今台湾有此姓。”未详其他。

  • 读音:liù【音】 亦音Liù(75,77,91)。【源】 ①系自偃姓。皋陶之后封于六(故城在今安徽六合北,或舒城东南60里),后灭于楚,子孙遂以国为氏(4,12,15,60)。 ②明时方孝儒拒为明成

  • 读音:Ān【源】 见《姓觿》(17)。【望】 南宫(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