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ǐ

米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隋唐时,西域有一个米国(在今新疆北部与乌兹别克交界一带),唐时其子孙内迁中原,世代繁衍,有以国名为姓氏者,形成米氏。二是源于芈姓。北宋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裔,本姓芈,后改为同音字米。三是源于少数民族改姓。回族、满族中皆有改姓为“”者。

据米姓的两个来源看,北宋画家米芾考证说米姓最早起源于春秋时的楚国。隋唐时西域有米国,后归附内地,其中有“”氏。米姓后来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

米姓历史人物有米芾,北宋书画家,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他的行草得王献之笔意,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大家”。他的画也别具一格,他画山水人物多用水墨点染的泼笔法,存世书法有《苕溪诗》《蜀素》《虹县诗》《向太后挽词》等,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宝晋英光集》等。米友仁,米芾子,人称小米,南宋书画家,其画继承米芾传统,用泼笔法画烟峦云树,别具风格,运笔草草,自称“墨戏”。

米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零九位。


【源】 ①北宋书画家米芾,自称为战国时楚国公族之后,本姓芈,后改为同音字米(26,60)。②相传汉时西域米国(即弭秣贺,为昭武九姓之一,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干东南)人,入中国者,以国为姓(7,9,12,15)。③唐时回纥仆固部有米姓(7)。④唐时沙陀部有米姓(7,242)。⑤西夏人姓(95)。⑥金时女真人姓石抹氏后改为米氏(71)。⑦清满洲八旗姓舒穆鲁氏后改为米氏(180)。今满族姓(344)。⑧回(176)、台湾土著(65)、东乡(211)、蒙古(344)、土家(387)、黎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京兆、陇西、高平(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7%。尤以湖南、山西等省多此姓,上述2省米姓约占全国汉族米姓人口33%。【人】 米楷,东汉时人,与田盘、陈耽、薛郭、宋布、唐就、嬴咨、宣褒为八友(15,24)。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傣、仡佬、土家、东乡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姓氏考略》注其源: ①其引胡三省 《通鉴·注》 云: “米姓出自西域康居支庶,分为米国,后入中国,子孙遂以为姓。”望出陇西、高平。②或为芈姓所改,“宋米芾以米为楚国之后。”

唐代有米嘉荣,供奉歌者; 五代有米至诚; 明代有米万钟。

猜你喜欢

  • 蘭恰克

    读音:Lánqiàkè【综】 裕固族姓。东八个家、罗儿家、曼台等部落均有此姓,世居甘肃肃南,亦作〔兰贾克〕,清末民初始改汉姓为兰(198)。裕固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裕固族》有载。本户族名,以为

  • 恒吉哩

    读音:Héngjí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栋鄂(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恒氏(180)。 ②亦作〔恒吉里〕(180),〔恒吉理〕(260)。 ③清正蓝旗满洲马甲苏那阿之妻为

  • 賓牟

    读音:Bīnmóu【源】 春秋时楚臧孙之后(17,60,62)。【变】一作〔賔牟〕(9)。【人】宾牟贾,春秋时鲁人,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6,21)。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

  • 读音:Fáng【源】①穆王里圃田之路,东至于房,房,子国。亦作鲂,即高邑之地,见《穆天子传》。房子亦作鲂,战国时赵邑,故城在今河北高邑西南(60,62)。②春秋时晋大夫士鲂之后(17,60,62)。

  • 娿

    读音:Ē【源】 见《庄子》(9,17,26)。极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集韵》 收载;《姓氏词典》 引 《姓解》 亦收。其注云: “又作婀。”

  • 读音:ǒu【源】 见《太平图话姓氏综》(444)。偶或为耦所改(62)。【望】 钱塘(17,418)。【布】 浙江上虞(279)、余姚(389)、萧山(209)、上海嘉定(351)、安徽淮南(362)

  • 读音:shì【源】 见《姓苑》(7,9,11)。【变】 亦作视(17)。【望】 京兆(17,418)。【人】 式夷,卫人,见《吕氏春秋》(11,17)。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上海、云

  • 牢饒時

    读音:Láoráoshí【综】 傈僳族姓。云南怒江地区以虎为原始图腾的氏族名,虎在傈僳语中为牢饶时,亦作〔腊饶息〕、〔腊扒〕、〔腊门〕。汉姓为腊、和、虎等(148,149,150)。

  • 既姑

    读音:Jìgū【源】 彝族姓。属卜约家支(375)。

  • 賀狄

    读音:Hèdí【综】《晋书》有贺狄千,贺狄归(17,62)。历史上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亦收,其注云: “历史上的罕见复姓。现代无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