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òu

【源】 ①系自姒姓。夏帝相遭有穷氏之难,其妃后缗方娠,自窦(即孔穴)逃出,奔有仍(故城在今山东济宁)而生少康,少康生二子曰杼、曰龙,龙于中兴后留居有仍,遂为窦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古地以窦名者甚多,窦氏必以地为氏(60,62)。③魏晋时氐人姓(60,242)。④河南窦氏,源出鲜卑没鹿回部。没鹿回部大人窦宾之孙勤,魏穆帝赐姓纥豆陵氏,勤之五代孙岩随北魏孝文帝徙居洛阳,遂为洛阳人,并改纥豆陵氏为窦氏,见《魏书》(70,242)。⑤东晋末后秦姚苌时,南羌有窦姓,见《晋书》(242)。⑥傈僳族怒饶时氏族名,汉姓为窦(150)。⑦蒙古、满(344)、怒(222)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观津、河南、扶风、河西(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2%.尤以江苏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窦姓人口21%。【人】 窦犨,春秋时晋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其人数虽不很多,但分布很广,南北方皆有。除汉族而外,蒙古族、怒族、彝族、傈僳族、侗族等均有窦姓。今北京,辽宁之沈阳,河北之魏县、河间,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云南之路南、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源不一: ①系出姒姓,夏少康王之后裔。夏王相 (禹子夏启的重孙)遭有穷之难而被杀。 其妻后缗有孕, 自窦 (狗洞) 逃出奔归有仍,而生少康。少康中兴,其子杼龙留居有仍,遂以窦为氏。②为 “窦公” 氏所改。战国时魏有窦公,后以 “窦公” 为氏,或改为单字姓 “”。③乃“纥豆陵” 氏所改。纥豆陵氏为代北地区之三字姓。北魏孝文帝令其改为单字姓 “”,此乃截取“纥豆陵”之第二音节“”,并谐汉姓 “” 而得。④出自历史上之氐族。《魏志》 载有氐王窦茂,其后裔即以窦为姓; 或改姓 “”,音仍为dòu。⑤ 《姓氏考略》注云: “古地以窦名者甚多,窦氏必以地为氏。”

汉代有窦国、窦宪、窦武; 唐代有窦建德; 明代有窦承芳。

猜你喜欢

  • 读音:pí【源】 春秋时鲁大夫食邑,以邑为氏,见《姓考》(17,60)。【变】 一作〔毘〕(62)。【人】 毗宏,明时肤施(即今延安)人,正统间举人(15,21)。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zhān黄帝臣鳣先之后。(见《姓考》)

  • 读音:Qī【源】 见《姓苑》(17,62,63)。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苑》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亦收,未详其源。(按:槭,树木名,或即指树以为姓。)

  • 舒古蘇

    读音:Shūgǔsū金代女真族姓氏。乃女真之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yín【源】 姑、冘二水在山东即墨,有冘氏,见《路史》(60,62),当水为氏。【它】 《中华姓府》作冗(63)。误。【布】 江西新干有此姓(400)。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

  • 读音:É【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有分布。傈僳族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注云:“四川有峨眉山,居者以山名为姓。”不知其

  • 戈麥

    读音:Gēmài《姓氏词典》引《姓谱》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Bō《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罕见姓(不念bāo)。现代南方有。”未详其源。

  • 读音:zì【源】 ①系自子姓,见《世本》(60,62)。亦见《姓苑》(7,9,21)。②元时蒙古人姓,见《浙江通志》(21)。今蒙古族姓(344)。③清四川会理州土百户、建昌道建昌镇辖披砂土千户均有自

  • 阿叔

    读音:Āshū《姓氏词典》 引 《宋史》收载。其注云: “宋有阿叔溪心。”未详其源。(按: 阿,《姓氏词典》音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