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í

祁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源自姬姓,黄帝之后。黄帝有一子祁豹,子孙以祁为姓。二是伊祁氏之后。是黄帝之子十二姓中伊祁部落的首领,所以尧姓伊祁,祁氏或出于伊祁氏。三是以邑名为姓。春秋时晋献侯的后代祁奚为晋大夫,以祁为食邑,其后代遂以祁为姓氏。四是出自他族,部分少数民族中也有祁姓。

祁姓发源于今山西晋中,三家分晋后,发源于此地的祁姓在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散居开来。西汉时,祁姓定居陕西。魏晋南北朝时期,祁姓郡望一为太原郡,一为扶风郡。隋唐时,祁姓在北方分布更广,部分祁姓人已入居今山东,甘肃。南宋以后,南方之祁姓逐渐兴旺,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都有祁姓人居住。明初,山西祁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陕西等地。清中叶以后,祁姓远渡台湾,还有一部分迁居南洋诸国。如今,祁姓尤以江苏为多。

祁姓历史人物有祁奚,春秋时晋国大夫,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推举人才举动在历史上传为美谈。祁承,明藏书家。万历年间进士,建“澹生堂”藏书楼,藏书数万卷。有藏书印“山阴祁氏藏书之章”“子孙永珍”“旷翁手识”。祁韵士,清地理学家。喜好史学,尤长于边疆地理。曾任国史馆纂修,参与创修《蒙古王公表传》。著有《西陲要略》等。

祁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零五位。


【源】 ①相传黄帝共有25子,得姓者14人为12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是也(11,12,60)。帝尧伊祁氏之后有祁氏(6,60)。③少昊(即金天氏)之后,见《路史》(17)。④周时司马祁父之后,以名为氏(12,21)。⑤系自姬姓。春秋时晋献侯四世孙奚为晋大夫,食邑于祁(故城在今山西祁县),遂以邑为氏(12,17)。一说,春秋时晋大夫隰叔之后,与士氏同族(12,21)。⑥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奇德哩氏后改为祁氏(180,181)。⑦清时甘肃西宁(即今青海西宁)土司、青海碾伯县(故治在今青海乐都)土司为祁姓,均为蒙古人(72)。今蒙古族姓(344)。⑧土族祁嘎氏,汉姓为祁(195)。⑨土家(175)、彝(130)、满(344)、保安、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太原、扶风(17,21,60,418)。【变】 亦作耆(21)。【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8%。尤以江苏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祁姓人口44%。【人】 祁午,春秋时祁奚之子,晋军尉(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淄博,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峡江,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土、傣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黄帝十二子姓之一。王符《潜夫论》载: 黄帝之子二十五人,班为十二: 姬、酉、祁、己、滕、蒧、任、拘、釐、姞、嬛、衣氏也。” ② 《姓氏考略》 注云: “尧姓伊祁,祁氏或出伊祁。” ③郑樵注云: “周司马祁父之后。” 此当以字为氏。④郑樵又注: “姬姓,晋献侯四世孙奚大夫,食邑于祁,遂以为氏。”此以邑为氏。望出太原、东陵。⑤土族之祁姓,来源有三: 其一,由 “祁嘎阿寅勒”所改,汉意为坐落在河边的村庄,居者以村名为姓。后或取 “祁嘎阿寅勒”之首音谐以汉字“”而为单姓。其二,或为祁土司后裔,或随土司之姓而为姓。元甘肃行省理问所“诺延” (官人) 祁贡哥星吉,于明洪武元年 (1368年) 归附明朝,授千户世袭,称西祁土司,其子孙后代以祁为姓; 其三,元甘肃行省右丞朵尔吉失结于明洪武四年 (1371年) 率部归明,其孙祁震,以汉习取“”为姓。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土族》。⑥为清代满族姓“奇德里” 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 而为单姓。见 《满族姓氏录》。

春秋时晋有祁午; 三国时吴有祁庚,山阴人; 金代有祁宰,江淮人,太医; 明代有祁彪佳,御史; 清代有祁韵士。

猜你喜欢

  • 阿達

    读音:Ādá金代女真族姓氏,乃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jiāo【源】 ①浇(夏时寒促之子)之臣椒,浇使求少康者,见《左传》。其后为氏(60,62)。②春秋时楚大夫伍参之子伍举,食邑于椒(故城在今安徽阜阳南椒陂),谓之椒举,其后以邑为氏(7,60,6

  • 金石

    读音:Jīnshí现行景颇族姓氏。今云南之梁河有分布。《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有载,未详其他。

  • 读音:Shǐ【源】 当为豕韦氏所改(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伏羅

    读音:Fúluó【源】 汉时西域小国阿至国王姓伏罗,见《魏书》(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 《魏书》 云: “阿至国王姓伏罗。”按: “阿至”,疑乃 “阿咥”之讹

  • 庶长

    读音:shù zhǎng秦爵,后以为氏。(见《元和姓纂》)庶长氏,秦爵也。《左传》:秦庶长鲍、庶长武、庶长无地。(见《通志·氏族略·以爵为氏)

  • 读音:Wēi【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浙江上虞(279)、江苏高淳(305)、武进(314)、湖南湘潭(373)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安徽之贵池,湖北之老河口,山西之太原

  • 唐克哷

    读音:Tángkèliè【综】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伍尔衮保之妻为唐克哷氏(260)。

  • 读音:Ruì【源】 见《字汇》(25)、《集韵》(86)、《康熙字典》(62,80)。《姓氏词典》 引《集韵》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 音shuì,姑兼收以备考。

  • 涂欽

    读音:Tuqīn【源】 见《中华姓府》(62)。当出自晋新吴侯涂钦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