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ēn

申姓的两个来源均是以国名为姓氏。一是源于姜氏。神农之后申吕在申江平原建立了申国,后被楚所灭,后人遂以国为姓氏。二是相传古有申国,为伯夷之后。周宣王时一部分东迁,被封于谢(今河南省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为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为姓氏。

春秋战国期间,申姓族人已分布于今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河北、江苏等广大地区。西汉时,申姓族人入居广西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申姓三大郡望———魏郡、琅琊郡、丹阳郡开始形成。隋唐时期,申姓有一支由湖北迁居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并有一支由丹阳徙居信州(今江西省信州)。五代十国两宋时期,申姓族人已广泛地分布于今江苏、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等南方诸省。明初,山西申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同时,已有申姓人迁居至今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清朝初期,福建、广东一带的申姓开始陆续有人迁至台湾、东南亚及欧美等地。亦有河南、山东一带的申姓迁入东北。如今申姓尤以河南、山东为多。

申姓历史人物有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与伍子胥友善,后伍子胥奔吴,并助吴灭楚,包胥入秦请求援兵,依墙而哭,七日水米未进,秦哀公乃出师救楚。申不害,郑国人,战国时思想家。治黄老刑名之学,于韩昭侯时任相近二十年。为相期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国治兵强。有《申子》两篇。

申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九十八位。


【源】 ①系自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周宣王母舅申吕封于申(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北20里),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6,7,9,11,17)。②春秋时楚大夫食邑(故址同上),子孙以邑为氏(7,12,17,60)。③明时云南永昌军民府(今保山)土同知申保(253)。④清满洲八旗姓申佳氏后改为申氏(180)。今满族姓(344)。⑤彝族阿牛氏,汉姓为申(333)。⑥蒙古(344)、土家(387)、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魏郡、丹阳(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二省申姓约占全国汉族申姓人口43%。【人】 申��,春秋时鲁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利川,湖南之芷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蒙、彝、土家、仡佬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史记·三皇纪》云: “神农氏之后有申吕,封于申,其裔以国为氏。”郑樵则云: “伯爵,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封於申,号申伯。周宣王元舅也。今信阳军乃唐申州,即其国也。子孙以国为氏。” 此以国为氏,系出姜姓。②郑樵又注: “(姜姓申国) 后为楚之邑,申公居之,又为申氏,是以邑为氏也。” ③彝族之申姓,则为 “独普”(汉意为独氏族) 所改。见 《中国人的姓名·彝族》。④为清代满族申佳氏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春秋时楚有申鸣; 战国时韩有申不害; 汉代有申朔,九真都尉; 五代有申渐高,善吹笛; 明代有申相,长治人,医家。

猜你喜欢

  • 吉朗吉瓦爾喀

    读音:Jálǎngjíwǎěrk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清驻杭州满洲正白旗中有吉朗吉瓦尔喀氏(256)。【人】 吉朗吉瓦尔喀发尔那,清满洲正白旗人,世居长白山,从征浙

  • 夯力

    读音:Hānglì【源】 元时色目人三十一氏中有夯力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哈哩〕(24)。元代“色目人”姓氏。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

  • 读音:hè今之鹤姓,出于元鹤寿之后。(见《姓氏寻源》)鹤寿,本名吾都不,五院部人。(见《万姓统谱》)

  • 读音:Jī《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引 《广韵》云: “嵆,姓也,出谯郡。”(按:嵆,当为嵇之异体字,故嵆氏当与嵇氏同。详见“嵇”条。)

  • 班丘

    读音:Bānqiū【源】班丘系地名,以地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地名,以地为氏。”未详其他。

  • 南佳

    读音:Nánjiā【综】 清镶红旗满洲护军德高之妻为南佳氏(260)。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亦有南佳氏(256)。

  • 回回

    读音:Huíhuí【源】 元时色目人姓(13,24,61)。一说,回回系西域国名,大食国种也,以国为氏(24)。回回,唐时指原住今新疆库车、吐鲁番之回纥。宋时泛指葱岭东西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地区或国家

  • 斯庫

    读音:Sīkù【综】 佤族姓。亦作〔苦门〕(160),世居云南西盟(158)、沧源(159)等地。

  • 莫胡芦

    读音:mò hú lú周太祖赐广宁杨纂为莫胡芦氏。(见《广韵》)

  • 唐兀烏密

    读音:Tángwùwūmì【源】 元时人姓(57)。其先在宋朝之西夏时为嵬名氏(102)。【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唐古鄂摩克〕(24),而《元史》作〔唐兀吾密〕(57)。【人】 唐兀乌密察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