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uàn【源】 以善算为姓(60,62,63)。与筭、笇氏相通(62)。【布】 清时真定(今河北正定)有算氏,见《陇蜀余闻》(60)。今河南汤阴(292)、河北肥乡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姓氏
读音:Ténɡdònɡ【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孟连公信区公良村(161)。
读音:Chǎn【源】 见《姓苑》(15,21)。非汉族姓(60,62)。【人】 钐加,晋时沙楼国帅,见《晋书·西夷传》(60,61)。钐资,明时广西玉田人,正统中钦天监灵台郎(15,21)。罕见姓氏。
读音:Fán樊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源自姬姓。仲山甫受封于樊(今河南济源东南),其子孙即以封地为姓氏。二是出于子姓,商朝后代有七大姓氏,樊姓即其中之一。传说樊姓最早发源于河南,
读音:Zhàng【源】 见《姓苑》(15,21,62)。【布】 广西钦州(364)、台湾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宜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
读音:Púhē《姓氏词典》引 《宋史》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宋有蒲诃·粟立。”未详其他。
读音:Yóu尤姓来源有三个。一是出自沈姓。五代时有王审知, 在福建称闽王, 他下诏避讳“审” 字及与其同音的字。沈氏为避“审” 字讳而改为“尤”。二是在东汉时已见“尤” 氏的记载。《后汉书》卷七十
读音:Nǐnǎi【综】 彝族姓。四川德昌有此姓(333)。
读音:Diāo【源】 见《中华姓府》(63)。《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按:“琱”为“雕”之俗体,亦即雕氏,疑亦为雕姓之分族。)
读音:gǒng bó晋大夫巩朔,称巩伯,后有巩伯氏。(见《姓氏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