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ān

燕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都是以国名为姓氏。一是出自姬姓,召伯封于北燕,其后以国为氏。二是出自姞姓,黄帝之后有南燕国,后以国为姓氏。

燕姓发源于河北,长期繁衍于古燕国所辖之地(今河北怀来、涿州一带)。汉朝的时候,有燕姓人家大规模迁徙南方。如今燕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其以山东等省为多。

燕姓历史人物有燕伋,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早年跟随老师孔子及同学南宫敬叔、仲由等人周游列国,考察社会的吏制和道德规范。后在渔阳办学教书,广泛传授儒家学说。燕达,北宋开封人,喜读书,英勇善战,屡建战功。累迁西上阁门使、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深得燕帝的信任和喜爱。燕善,明代江西德化人,永乐年间举人,任职武陵时,宽以待民,以循良著称。

燕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一十五位。


【源】①源出姬姓。召公奭封于北燕,后以国为氏。北燕,在旧幽州蓟县(故城在今北京大兴),后灭于秦(7,9,11,15,17)。②系自姞姓。黄帝之后有南燕国,后以国为氏。南燕,在滑州胙城(故城在今河南汲县西)(4,7,11,12,60)。③晋末鲜卑族慕容氏前后建立了四个以燕为号的国家,国亡后以国为氏(69),故称鲜卑有燕氏,见《后汉书·鲜卑传》(60,62)。④唐时百济大臣八姓,燕、沙、劦、解、真、国、苗、木等(7,9)。⑤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344)。 【望】上谷、范阳(12,17,418)。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山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燕姓人口70%。 【人】燕伋,春秋时孔子弟子(11,15)。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山东之平度、东平、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安徽之泾县,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北燕也,旧幽州蓟县是也。……召康公奭,周之支族,食邑於召,武王灭纣,封召康公於北燕,成王以为三公,与周公分陕西治,决狱甘棠之下,后世思之,不忍伐焉,然其国僻小,不能通诸夏盟会,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始见载籍。”《广韵》亦云: “燕,姓,召公奭封燕,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乃姬姓之燕; ②郑樵又注: “南燕,姞姓,伯爵,黄帝之后,实故国犹存於周者。” “南燕,今滑州胙城是也。”故址在今河南延津县东三十五里。望出上谷、范阳。③ 《姓氏词典》 据 《后汉书·鲜卑传》 注云: “鲜卑有燕氏。”

汉代有燕仓,宜城侯; 后汉有燕瑗,中郎将; 北齐有燕子献,右仆射; 唐代有燕钦融; 宋代有燕肃。

猜你喜欢

  • 茄衆

    读音:Jiāzhòng【源】 见《广韵》(91)。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中国姓氏大全》俱引 《广韵》 收载,未详其源。

  • 处师

    读音:chù shī陈有富人处师氏。(见《韩诗外传》)

  • 有鼻

    读音:Yǒubí【源】 传说舜之弟象为有鼻氏,见翦伯赞《中国史纲》(63)。 【变】《孟子》作〔有庳〕(63)。有鼻即有庳,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北,接东安界(87)。

  • 读音:wù【源】 ①北魏时改乐安王元鉴为兀氏(6,7,12,17)。②北周时环州(故治在今甘肃环县)羌族有如、兀二族,见《范文正集》(60)。以族为氏。【望】 乐安(17,418)。【布】 台湾台北(

  • 薛于

    读音:Xuēyú《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即 “薛千” 氏。盖“于”、“千”形近似而讹误。参见“薛千”条。)

  • 杜瓦哈

    读音:Dùwǎhā【综】 清时在库页岛居住的费雅喀人姓(429)。

  • 读音:Pèi【综】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临汾、运城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 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Xuǎn【源】见《姓苑》(15,21)。 【布】江苏武进(314)、安徽淮南(362)、四川成都、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广东之吴川、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

  • 读音:Pái【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河南洛宁有此姓(294)。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注称: “今河南有此姓。”

  • 莫圖里

    读音:Mòtúlǐ【综】锡伯族姓。清时驻防新疆伊犁,汉姓为莫、永等氏(201)。锡伯族姓氏。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莫”而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