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ú

涂氏源于智氏,主要是以水为姓。战国时,晋国大乱,“三家灭智”,智伯被杀,殃及智氏族人,智家的土地财产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智徐吾(六世祖,智申之弟),时任晋国涂水大夫,以封邑“”为氏,称涂姓,这支族人才得以保全,就是延续到现在的涂氏。

涂姓人家早期主要繁衍于淮河中、下游一带。目前涂姓尤以江西省最为集中。

涂姓历史人物有涂大经,宋代大臣,为宋高宗南渡后绍兴年间进士。生性慷慨,心慕古人高风亮节。他曾经上书请朝廷恢复元祐年间之政,被列为邪党,罢官归家。涂启先,清末维新派人士,湖南浏阳人。学者称“大围先生”。曾考取八旗官学汉教习,未赴任。乡试屡考不中,遂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光绪八年开始担任浏阳上东团总,在职十八年。他在团内建围山书院,教授生徒。教学提倡经世致用,中西文化兼取。为支持维系变法他兴办浏阳算学社,并主持创立县立小学堂。后因操劳过度病逝。

涂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六十四位。


【源】 ①系出涂山氏。晋时新吴侯涂钦,渡江南至豫章(故治在今江西南昌),为东南地区涂氏之祖(62)。②南昌洪州涂氏,以水名为氏(12,17,60)。涂水,即今滁河,源出安徽合肥北黄泥段(12,17,60)。③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汉姓为涂(192)。④锡伯族图克色里氏,汉姓为涂(201)。⑤土家族姓(387)。【变】 亦作凃(62)。【望】 豫章、南昌(17,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 0.064%。尤以广东、江西、湖北等省多此姓,三省涂姓约占全国汉族涂姓人口80%。【人】 涂天明、宋时抚州人,登科(12,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龙口、平度、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武汉,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侗、壮、苗、土家、布依、纳西、哈尼、傈僳、锡伯、鄂温克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洪州人,因水为氏。”涂水,即今安徽滁河。滁河源於安徽合肥,至江苏六合县入长江。②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 《姓氏族谱笺释》 云: “系出涂山氏 (按: 《姓氏词典》 引作 ‘塗山氏’),晋新吴侯涂钦渡江南至豫 (按: 原文如此,有误,‘豫’ 当作‘豫章’),为东南涂氏之祖。塗山氏乃夏禹之后族。”③锡伯族之涂姓,由图木尔齐氏所改,盖取“图木尔齐”之首音,谐以音同之“” 而为单姓。《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 有载,未详其他。④鄂温克族之涂姓,则由涂克东氏所改。盖取“涂克东”之首音,谐以同音之 “”而为单姓。《中国人的姓名·鄂温克族》有载,未详其他。⑤或为塗姓所简化。涂、塗本为二姓,今塗字简化为“”,故塗姓或有写作“”者。

宋代有涂溍生; 明代有涂文辅。

猜你喜欢

  • 噶爾喇

    读音:Gá’ěrlǎ【综】 清满洲镶红旗中有噶尔喇氏(259)。又,清正白旗满洲护军色尔棍德之妻为噶噶拉氏,正白旗满洲闲散察珲之妻为噶尔哈氏(260),〔噶噶拉〕、〔噶尔哈〕等似均为噶尔喇之异译。

  • 姜妹

    读音:Jiāngmèi【综】 源出不详。台湾彰化有此姓(68,261)。

  • 洪鄂羅特

    读音:Hóngèluó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23,63)。清蒙古镶红旗中有此姓(259)。【变】 清正红旗蒙古前锋护军天保柱之妻为宏鄂罗特氏,正红旗蒙古马甲明秀之妻为洪吾鲁特氏,正红

  • 他布諾忒

    读音:Tuóbùnuòtè【综】 清驻防察哈尔正蓝旗中有他布诺忒氏(259,260)。

  • 读音:Mì【源】 见《氏族博考》(16)。【变】 亦作〔汩(Gǔ)〕(76,86),误。【人】 汨澄,明时浔州(故治在今广西桂平)人,正德中任彭泽县主簿(15,21)。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

  • 读音:Jiǎng【源】①系自姬姓。周公之第三子伯令封于蒋,其地在光州仙居(故城在今河南固始西北之蒋乡),后灭于楚,子孙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7,9,12,15)。②清时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

  • 伊勒齊勒

    读音:Yīlèqílè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译作 “也里吉斤”。

  • 读音:Gàn/Gann【源】 见《万姓统谱》(15)。淦之俗写,或系淦之省点而改,有别于淦氏,犹如庞厐、涂凃、淩凌等姓。【布】 台湾台中有此姓(68,261)。【人】 凎安,宋时曲江人,靖州人,知靖州

  • 读音:Qú/Chy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东有此姓(68,261)。

  • 無忌

    读音:Wújì【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曲沃庄伯之弟韩万,为翼侯,封于韩原。其玄孙韩厥之子名无忌,后有无忌氏(4,8,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路史》云:“韩万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