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Ōu

【源】 ①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乌程(故域在今浙江湖州南20里之故菰城)欧馀山(今升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8,17,60,62)。一说,越王无疆之裔东越王摇,镇守东欧,称东瓯王,其后有欧氏(7)。②苗族吉学氏汉姓为欧、贺(116)。③水(125)、白(140)、满、蒙古(344)、土家(387)、台湾土著(65)、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亦作瓯(7,17,24)。【望】 平阳(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2省欧姓约占全国汉族欧姓人口61%。【人】 欧宝,汉时安城人(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泸水、陇川、兰坪,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怒、水、瑶、苗、侗、土家、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乌程欧馀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 亦云: “出自姬姓 (按: ‘姬’误,当作 ‘姒’),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 ②又,欧冶子之后有欧冶氏,亦有欧氏,后或 “音讹” 而为 “” 氏。③或与“” 同。郑樵注 “” 云: “亦作 ‘欧’。东瓯王之后也。” 《史记·东越传》载: “ (汉) 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闽君摇功多,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称东瓯王。” 东瓯故城在浙江永嘉县西南三十里。④傈僳族之欧姓,则源於“欧扒”、“欧撇扒”。“欧扒”,汉意指熊氏族,当源於原始氏族图腾,以之命(氏)族,以族为姓; “欧撇扒”,汉意为菜氏族,用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 “”字而为单姓。⑤彝族之欧姓,系欧其 (或作 “偶琪”) 氏所改。盖取 “欧其” (偶琪) 之首音,谐以汉字 “”而得。

汉代有欧宝,平都人; 宋代有欧庆,乾德人,永春知县; 明代有欧大,顺德人,国子博士。

猜你喜欢

  • 孙伯

    读音:sūn bó逝敖后有孙伯氏。(见《路史》)

  • 梅準瓦

    读音:Méizhǔnwǎ【综】 景颇族姓。属载瓦支系,世居云南潞西三台山,汉姓为赵(168)。

  • 吴延

    读音:Wúyán【综】 清满洲正红旗中有吴延氏(259)。按,或源出金时女真人姓乌延氏。

  • 读音:Xì【音】 又音计(Jì)(17)。【源】 见《姓苑》(15,21)。或即系姓(60,62)。【布】 明时河南谷城县(15,21,24,60)、今台湾基隆等地均有此姓(68,261)。【人】 係

  • 叱奴

    读音:chì nú【源】 叱奴为代北部落。拓拔兴于代北,兼并他部,以本部为内姓,其他诸部随方位分之,北方有叱奴氏(60,62)。叱奴氏出高车纥奚部(242),原居囊曲河附近,北魏道武帝登国五年降魏,被

  • 烏浴

    读音:Wūyù【源】 相传伯益佐尧有养鸟兽之功,赐氏乌浴(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伯益佐尧,有养鸟兽之功,赐氏乌浴。” 此以技为氏。

  • 读音:Dān【源】耼,春秋时姬姓小国(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子孙以国为氏(91)。 【变】同聃(86),一说即耽(91)。《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罕见姓(又作‘耽’),但南北皆有。耼为古

  • 索布

    读音:Suǒbǔ【综】 土族姓。世居青海东部,索布为古代部落阻卜之异译,汉姓为布(195)。

  • 读音:Chōu【源】见《姓苑》(15,63)。《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其注云: “极罕见姓。”未详其源。

  • 宰桑

    读音:Zǎisāng/Jayisang【综】 蒙古族姓。今内蒙古巴林右旗沙巴尔台、巴彦尔灯、巴彦汉、都希苏木均有此姓(384)。宰桑为明时蒙古贵族首领习用的一种称号,为汉语宰相一词的转音,仅适用于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