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
【源】春秋时秦下大夫杨孙,为穆公戍郑,密谋取郑,事觉奔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7,17)。 【人】杨孙皓,秦始皇时大夫(9,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杨,晋邑也。其先有食于杨者,犹藏孙然。” 杨邑,当在今山西洪洞。此以族系为氏。
一作“扬孙”。
秦始皇时有杨孙皓。
【源】春秋时秦下大夫杨孙,为穆公戍郑,密谋取郑,事觉奔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7,17)。 【人】杨孙皓,秦始皇时大夫(9,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杨,晋邑也。其先有食于杨者,犹藏孙然。” 杨邑,当在今山西洪洞。此以族系为氏。
一作“扬孙”。
秦始皇时有杨孙皓。
读音:Lèidīng【源】 西夏人姓(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哩鼎〕(24)。【人】 泪丁讹遇,西夏将(13)。一作哩鼎阿裕尔(24)。
读音:Háng'ētǎ《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清嘉庆时西安副都统图明阿,姓此氏。”
读音:Kuí【综】 源出不详。河北卢龙(289)、云南泸西(374)、河西、弥渡、河南汲县、辽宁抚顺(62)、北京、吉林伊通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河北之获鹿,山西之太原,甘肃
读音:Jiān【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fú【源】见《古今姓氏书辨证》(7)、《姓氏急就篇》(11)。 【望】东海(17,418)。 【人】澓仲翁,汉宣帝之师(7,9,12,15,60)。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
读音:Éěrgétú【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Yǐ【源】 ①见《姓苑》(21,24,62)。 ②回族姓(97)。【布】 ①广西柳江(376)、桂林、义宁(今属临桂)(62)、台湾台北、高雄(68,261)、浙江义乌(277)、北京等地均有此
读音:Kēzhī《姓氏词典》 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收载,其注云: “北魏时代北姓。即柯祗氏。”
读音:Nìng宁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谥号为氏,源自嬴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后世子孙就以宁为姓。二是以邑名为姓氏,源自姬姓。周武王弟康叔的后代被分封于卫,建立卫国。至卫成公时,其子被封于宁
读音:Yùtè【综】 清正黄旗满洲护军关东之妻为裕特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