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
【源】 ①周时有梓人之官,后以官为氏(7,11,60)。梓人,攻木之工。见《考工记》(444)。②春秋时郑大夫梓慎之后,以名为氏(9,17,60)。【布】 四川成都(91)、山东沂水(332)等地均有此姓。【人】 梓庆,春秋时鲁人(17,44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澄海、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鲁大夫梓慎之后。” (按: 《姓氏考略》称“郑梓慎之后。”)② 《姓氏考略》注云: “梓人之官。”后以官为氏。
【源】 ①周时有梓人之官,后以官为氏(7,11,60)。梓人,攻木之工。见《考工记》(444)。②春秋时郑大夫梓慎之后,以名为氏(9,17,60)。【布】 四川成都(91)、山东沂水(332)等地均有此姓。【人】 梓庆,春秋时鲁人(17,44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澄海、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鲁大夫梓慎之后。” (按: 《姓氏考略》称“郑梓慎之后。”)② 《姓氏考略》注云: “梓人之官。”后以官为氏。
读音:Zhākùtǎ【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凡十四派,出瓦尔喀、噶哈里碧汉额里村、萨齐库哈达、和克能吉、噶哈里、松花江、扎库塔、尼雅新村、嘉木湖、长白山、博尔屯博欣村、伊拉窗村、卦尔察、克什克城等地(
读音:Huòěrlè现行裕固族姓氏。来自唐代回纥内宰相族姓“胡咄葛”,本部落名,以之为姓。或作“呼朗嘎特”、“贺朗格”、“虎那格”等,或取其首音谐“贺”而为单姓。
读音:Diāo【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或系取义彫琢磨练之义为氏(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Zhūjiā历史上女真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乃金代女真之黑姓。金时有珠嘉·赛音、珠嘉·臣嘉、珠嘉·佛绅。或作 “珠佳”、“术甲”。
读音:zhào【源】 见《集韵》(62,80)。一说同照(91)。历史上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集韵》 收载,其注云: “炤,姓也。”《中国姓氏大全》称: “一说同 ‘照’ 姓。”
读音:yán tuó【源】 薛延陀种,因氏(60,62)。当系薛延陀氏省字为延陀氏。【人】 延陀梯真,唐时武侯将军,薛延陀种,见《唐书》(60,62)。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有载。本部
读音:Bātúkālǎ元代色目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有载。当为喀喇氏之分族。《续通志·氏族略·元·以部为氏》注“喀喇”云: “本喀喇部,即汉高车国也。《列传》 博果密,世为喀喇部大人。
读音:Jiàn【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大全》(91)。河南扶沟有此姓(281)。《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罕见姓,现代南方有 (此姓)。”未详其源。
读音:Běn【源】 古时西方戎族姓,见《广韵》(17,24,60,239)及《玉篇》(86)。【望】 河西(17,418)。极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音 ‘本’。《正字通》云:
读音:chǒu mén《西秦录》有将军丑门于弟。丑门于弟,汉人。(见《万姓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