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读音:Lǐ
关于李姓, 一种说法是以官职为氏。尧时, 皋陶担任理官, 掌管刑罚, 其后裔即以官职命族为理氏。皋陶后人理徵在商朝为官, 敢于直谏, 得罪了商纣王, 受罚而死。他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亡, 靠采食李子得以活命, 遂改为李氏。据说老子就是李利贞的后裔。另一种说法是出于他族改姓或赐姓。三国时, 诸葛亮平哀牢夷, 赐当地少数民族李姓, 鲜卑族有叱李氏, 后改为李氏。到了唐朝, “李” 为国姓, 唐朝初年的许多功臣被赐李姓。
早期的李氏大约在今天的山东一带生活居住。约自东汉开始, 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 分布于川、滇一带。魏晋南北朝时, 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 与崔、卢、郑并称四大望族。李姓在唐以前主要在北方发展, 唐朝由于开发和战乱等原因, 李氏开始大规模迁入南方。明朝初年, 李氏迁徙至海外。
李姓的著名人物非常多, 如李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 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被后世奉为“川主”。汉代的“飞将军” 李广以勇敢善战著称。开创了唐代基业的李世民(唐太祖), 缔造盛唐的李隆基(唐玄宗), 在历史上为人们所熟知。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 更是妇孺皆知。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当代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等等, 均在各自的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姓在《百家姓》里, 排在第四位。
【源】 ①源自嬴姓。帝高阳氏之裔陶为尧大理(掌刑法长官),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商纣王之时,理徵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正逃难至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7,9,11,12,17)。②汉中李氏源出巴西宕渠(故城在今四川渠县东北)氐人,天下大乱,后迁于汉中杨车坂,魏武帝克汉中,李虚率众归顺,拜为将军又迁于略阳北土,复号巴氐,见《晋书》(242)。③北魏时改代北叱李氏为李氏,见《魏书·官氏志》(7,60)。④阆州李氏丁零(即高车族)人,源出代北鲜于氏,世为豪族,后乞赐姓李,见《旧唐书》、《金石萃编》(242)。⑤太原李氏,源出回鹘。唐时阿跌部落在贞观时内附,以部为氏,后因功赐姓李氏,遂家于太原,见《新唐书》等(242)。⑥京兆李氏,源自契丹,其先为契丹酋长,见《通鉴》(242)。⑦金城李氏,源自沙陀,其先本号朱邪,出于西突厥人。唐贞观中,沙陀都督朱邪尽忠归顺,赐姓李氏,遂为沙陀贵种,见《旧五代史》等(242)。⑧杨城,妫州李氏,源自奚人,亦为唐所赐姓,见《新唐书》(242)。⑨高平李氏,源自靺鞨人,隋末有突地稽部酋长,率部归,居营州,授金紫光大夫、辽西太守,后徒高平,赐姓李,见《新唐书》(242)。⑩幽州李氏,源自靺鞨人,其先本姓茹茹,唐时茹常居幽州,以战功赐姓李名嘉庆,见《新唐书》等(242)。⑪唐乾符中夏州节度使拓拔思恭,破黄巢之功,赐姓李名仁福,子孙因以为氏,见《旧唐书》(242)。⑫唐玄宗时吐蕃苏毗王子悉诺逻,归附封怀义王,并赐姓李名忠信,见《通鉴》(242)。⑬武威李氏,源自安息,本姓安,见《旧唐书》等(242)。⑭平卢李氏,源自高丽,见《新唐书》等(242)。又,清时高丽人姓,凡七派,出黄河套、开城府、平安道、易州、盖州、柳关屯、李佳堡等地(260)。⑮金时女真人姓乌古论氏、移剌氏、蒲察氏、兀撤惹氏,汉姓均为李(71)。⑯北宋时定居开封之犹太人之后裔有李氏(179)。⑰唐时除上述赐姓外,还有徐氏、邓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阿布氏、舍利氏、董氏、罗氏等均因功于唐,俱赐姓李氏,见《路史》(12,60)。⑱明、清时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土司及巡检中有不少姓李(72,253)。⑲清满洲人姓(23)。又,清满洲八旗姓富察氏、李佳氏、萨克达氏、伊喇氏、罕楚氏、乌库里氏等均全部或部分改为李氏(180,181)。今满族姓。⑳瑶族姓(117,118)。瑶族勒雷氏,汉姓为李(117)。㉑拉祜族姓(226,227,245)。拉祜族黑苦聪人阿李氏、黄苦聪人亥扣氏,汉姓均为李(134)。㉒哈尼族哈斗氏汉姓为李(137)。㉓德昂族(原称崩龙族)姓(104)。红崩龙居荣劳氏(云南潞西)、花崩龙劳够氏(云南镇康),汉姓均为李(146)。㉔傈僳族饶利时氏汉姓为李(150)。㉕佤族姓(215)。佤族也龙氏、鲁赛氏、英龙氏等,汉姓均为李(161)。㉖景颇族木日氏、梅普氏、恩孔氏等,汉姓均为李(166)。㉗鄂伦春族尼力吉尔氏汉姓为李(191)。㉘裕固族鄂盖尔氏汉姓为李(198)。㉙白马藏族娃鲁氏汉姓为李(220)。㉚西夏人姓(95)。㉛台湾土著(65)、云南兰坪若若人(154)。畲(172,244)、怒(222)、蒙古(255)、达斡尔(229)、京(104)、布依(105,133)、壮(199)、仫佬(112)、侗(113)、苗(115,117)、彝(128,130)、白(138)、阿昌(142)、纳西(151)、回(176)、土家(175,387)、保安、东乡、黎、锡伯、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襄城、江夏、梓潼、范阳、广汉、梁国、南阳(17,21,418)。【布】 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7.9%,为中国第一大姓。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而在东南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它】 日本侵占台湾时,台湾李姓曾被迫改用玉理、岩理、理光、中里、金里、里见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均恢复为李姓(65)。【人】 李耳,周时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著《道德经》(61)。
现行常见姓氏。为我国第二大姓。分布很广,几遍我国各地: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淄博、平邑,山西之太原、大同,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灌阳、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蒙、回、藏、苗、壮、彝、水、侗、畲、傣、白、佤、京、瑶、土、黎、怒、仡佬、土家、傈僳、景颇、基诺、哈尼、东乡、高山、布依、纳西、拉祜、锡伯、朝鲜、保安、裕固、鄂伦春、维吾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赢姓,高阳氏生大业; 大业生女华; 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夏商之季有理徵为翼隸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其妻契和氏携子利真逃于伊侯之墟,食李子而得全,遂改理为李氏。” ②又注: “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罗氏、朱邪氏,并以功从唐国姓为李氏。” (按: 因功改从李氏者如: 李, 离狐人, 本姓徐名世,字懋功,初事李密,后归唐,屡建大功,赐姓李; 李粲,滑州人,本姓丙 (或作“邴”),唐高祖与之厚,授宗正卿,封应国公,赐姓李; 李抱玉,河西人,本姓安,名重璋,因安禄山反,遂改姓名为李抱玉; 李伏威,章丘人,本姓杜,因献款高祖,入朝为太子太保,赐姓李。③又,或为茹姓、王姓所改。《中文大字典》据《唐书》注: 李怀光,靺鞨人,本姓茹。父常徙幽州,为朔方将,赐姓李; 又,李全略,原姓王氏,名曰简,王武俊裨将,穆宗时官横海军节度使,赐姓名李全略。《姓氏词典》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亦载: “略阳(今甘肃秦安县东南)李氏,出自廪君之后; 鸡田 (在今宁夏东南境)李氏,本阿曲部落阿跌之族,至光进,赐姓李氏; 武威李氏,出自安氏; 代北李氏,出自沙陀朱耶 (按: ‘耶’,或作 ‘邪’) 氏;渤海李氏,靺鞨人茹常,为朔方部将,以战 (功) 多赐姓,更名嘉庆; 西域李氏,赐姓; 河南李氏,后魏叱李氏所改。” ④ 《姓氏考略》 注云: “理、李古字通,老子因祖为理官,以为姓。望出陇西。”⑤又据《北史·李士谦传》 云: “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李牧) 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⑥又据《晋书·后蜀载记》注云: “李特, 蜀賨人。” 賨人, 我国古代“古夷蛮”之一枝。⑦又: 后唐明宗,本姓邈佶烈氏,李克用养为子,继庄宗即位; 潞王本姓王氏,明宗养为子,即帝位,俱姓李; 李存孝,本姓安,名获思,克用养为子,遂冒姓李氏。⑧ 《续通志·氏族略》 载:“(唐) 太宗置松漠都督府,以契丹首领库克都督,封无极男,赐姓李; 玄宗复置都督府,以契丹大帅达年嘉哩为都督,赐姓名李秀; 贞观初,有拓跋·赤辞者,归唐,太宗赐姓李; 唐末,拓跋思恭讨黄巢有功,复赐姓李氏。⑨元代有李廷,本金人富察氏,金末来中原,以李为氏。⑩明初赐元人绰罗姓名曰李贤; 观音保曰李观; 绎嘉奴曰李显忠; 阿尔实曰李从善。(11)《清通志·氏族略》载: 清代高丽族(今称朝鲜族) 亦有李氏,“散处黄河套平安道等地方。镶蓝旗包衣人。”(12)为清满族姓之富察氏、李佳氏、萨克达氏、罕楚氏、乌库里氏等所改。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13)鲜族之李,历史上赐姓,据史载: “新罗第三代王朴儒理尼师今九年春,改六部之名,乃赐姓。杨山部为梁部,姓李。”(14)土家族之“李”,则源於图腾崇拜,以虎为图腾,因以命族并以为姓。土家语之lǐ,实即虎意,谐汉姓“李”而为姓。(15)苗族之“李”,分布於贵州之雷山、台江。因名取姓。相传清代登记造册时,依名取姓,有名“里”者,乃田地之意,遂谐lǐ音为“李”姓。(16)佤族之李,则由“央荣”氏所改。(17)景颇族之李,为“木日”、“普贯”氏所改。(18)基诺族之李,由“吉武卜撒”所改。(19)彝族之李姓,来源颇纷,周卑普(歧路族)、斥普(梨族)、地哈勺普(鼠族)、趣巢普(侍臣族)、德普(地族)、丝古普(神名族)皆借汉姓“李”为姓。又为烈显普(用长筏渡江之家)之分族。(20)回族之李姓来源有二:其一,为林姓所改。明李贽,回族,本姓林,后改姓李。其二,从汉姓。回男伯德那娶汉女李氏,其后从母姓而为李姓。(21)土族之李,乃李克用之后。元代西宁州“诺延”(官人)李南哥率部降明,授世袭指挥使,称李土司。相传其为沙陀国(突厥)李克用之裔,因克用助唐有功,赐姓李,袭用至今。(22)裕固族之李,则由鄂盖尔氏所改,本户族名,因以为姓。后或改单音姓李、高。注(13)——(22)见《中国人的姓名》。
李姓大族,其出既久,又广收博揽,融古今众多氏族为一,人材辈出,文武皆栋梁。春秋时楚有李耳(即“老子”),道家奉为始祖;战国时赵有李牧;汉代有李广;唐代有李世民、李白;明代有李自成;当代有李四光,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