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lán yǐn楚大夫蓝尹亹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以氏》)
读音:Chìlì【源】 代北复姓(17,60)。【变】 亦作〔勑力〕(7,242)或〔敕力〕(27)。【人】 勅力犍,北魏时高车别帅(7,12,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yī dǒu juàn【综】 北魏孝文帝时改壹斗眷氏为明氏(6,7,12,17,27)。亦作〔一斗眷〕(6,7,9,70)、〔壹㪷眷〕(27)、〔一叔眷〕(7)。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
读音:Púlú【源】系自姜姓。炎帝之后,见《路史》(17,60)。 【人】蒲卢胥,周时齐人,善弋,见《广韵》(6,9,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路
读音:zǐ qí【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齐惠公曾孙栾施,字子旗,其后为氏(6,7,12,17,60)。②春秋时郑国七穆丰施,字子旗,其后或以为氏(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
读音:Nàmá【源】 彝族姓。属丁惹家支(375)。
读音:Bùlā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Zhú竺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氏,出自竹姓,后改为竺姓。夏、商、周三代有孤竹国,伯夷、叔齐之后以国名为姓,称竹氏。至汉代,有枞阳人竹晏,因避仇而改为竺姓,遂相沿至今。二是出
读音:xiáng【源】 见《姓苑》(15,21,24)。取祥瑞为氏(60,62)。【布】 明时湖北荆州府有此姓(15,21)。今北京大兴(62)、河南上蔡(62)、洛宁(204)、山东新泰(359)、
读音:Shēnjū【综】 元时非汉族姓。《元史》有信苴福、信苴日(17,62)。《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元有信苴日、信苴福。”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