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ì

暨姓源于封地名。大彭之裔封于暨,因此为姓。

暨姓早期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活动。

暨姓的历史人物有三国时吴国官员暨艳,由同乡张温推荐入朝,历官选曹郎、尚书。为政勤勉,见郎署很多人不称职,就审核弹劾。

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五位。


【音】 暨氏有Jì,Jí两音(17)。且源出不同,参见暨(Jí)氏。【源】①颛项帝高阳氏之五世孙大彭,即彭祖,其裔封于暨(故城在今江苏江阴东之古暨阳),以邑为氏(17,60)。②暨为概姓所改,见《鼠璞》(60,62)。【望】余杭、渤海(17,60,418)。【布】湖北钟祥(388)、福建泰宁(295)、湖南攸县(283)、湘潭(373)、河北乐亭(334)、浙江义乌(277)、江西新干(400)、台湾(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暨慧景,南史刘宋时人(17)。暨用其,清时人,著《新喻县志》(23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江西之新干,福建之浦城、邵武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姓考》云: “大彭之裔封於暨,因此为氏。” ②又引 《鼠璞》云: “暨为概姓所改。”“”, 或作 “㮣”, 吴王夫㮣之后,以名为氏。系出姬姓。后避仇改为既、暨。是既、暨二氏或同源。

三国时吴有暨破,官尚书; 晋代有暨逊; 南汉有暨彦,官指挥使; 唐代有暨佐时,后改为姓周; 宋代有暨陶,元丰进士第一; 明代有暨文,天顺进士。

猜你喜欢

  • 烏落蘭

    读音:Wūluòlán【源】 代北鲜卑人姓(60,70)。【变】 ①亦作〔乌洛兰〕(6,27,70)。②后改为兰氏(6,12,17,27,70)。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

  • 读音:Yǔn【源】①古帝燧人氏匹佐之一为陨蕴,陨姓当出此(60,62)。②陨氏即郧氏,系自陨姓(60,62)。 【布】北京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运城、朔州等地均有分布。汉族

  • 读音:Kuò【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广东南海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之通江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元代有廓落蛮。

  • 皆拔哥

    读音:Jiēbāgē【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岩帅下班老(161)。

  • 把古

    读音:Bǎgǔ【源】 金时女真人姓(71)。把古,金时部落名,以部为氏(23)。【变】 清时改译为拜格(24)。【望】 广平(71)。【人】 把古咬住,金宣宗时平西节度使(71)。清时译为拜格珠,平西

  • 乌落兰

    读音:wū luò lán代北姓,后改为兰氏。(见《魏书·官氏志》)

  • 读音:jiāo【源】 ①周时莒国之后有郊氏,见《路史》(17,60,62)。 ②春秋时楚国有郊氏,见《路史》(60,62)。③《穆天子传》有正公郊父,郊姓或始此(60,62)。【布】 湖北武汉(91)

  • 湻于

    读音:Chúnyú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亦曰州公,姜姓。《风俗通》 曰: ‘春秋时小国也。桓五年,不复其国,子孙以国为氏。唐元和初,避嫌宪宗名,改为于氏。”今多作“

  • 读音:Zhuān【源】①颛帝之孙有颛氏(7,12)。②颛臾之后(12)。③湘西苗族龙姓中包涵有颛、耒等苗姓(116)。【望】济阳(17,418)。【布】安徽淮南(362)、四川成都(91)、台湾桃园、

  • 郭布勒

    读音:Guōbùlè《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清乾隆时镶蓝旗蒙古都统果勒敏色,姓此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