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ì

【源】 夏禹之后封于弋(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因以为氏(17,62)。【望】 河东(17,418)。【布】 安徽淮南(362)、湖北钟祥(388)、台湾云林、屏东、台北(68、261),河北肥乡、郑州、河南内黄等地均有此姓。【它】 今西安东郊旧咸宁南关出土西魏时大统年间之碑,有〔��〕姓,不知何族姓氏。据考证此时期关中主要是汉人和羌人(78)。��与弋同(81)。或即弋姓。【人】 弋子元,宋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12,15),官至殿中侍御史(7)。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辽宁之清原、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河南之卢氏、四川之长寿及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入声”部。《中文大字典》 注云: “姓也。与 ‘似’通。《说文通训定声》 ‘弋,假借为似’。《诗·庸风·桑中》: ‘美孟弋矣。’ [传]: ‘弋,姓也。’ 《公羊·襄四》‘有夫人弋氏。’”郑樵亦注: “姓也。《姓纂》 云: ‘今蒲州有弋氏。’ 望出河东。” 蒲州,即今山西永济。

宋代有弋子元,进士; 明代有弋斌,永乐进士,官御史; 又有弋险,成化进士,历任尚书; 又有弋谦,官尚书。

猜你喜欢

  • 烏古

    读音:Wūgǔ【源】 乌古,辽时女真部落名,为以部为氏(60),至金时改称乌古论氏,至元时又改称乌古孙氏,明时又复为乌古氏,至清时改为乌库哩氏(181)。《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考》注云:“以部

  • 读音:Xī【源】 见《通鉴》(63)。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有此姓。汉族姓氏。此姓系新余市公安局瑜水分局提供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 《汉语大字典》收有此字,一音jī; 一音cuò,

  • 读音:Shū【源】 ①尚书,官名,以官为氏(15,21,60)。②清满洲正蓝旗中有书氏(260)。【布】 安徽淮南(362)、江苏高淳(305)、浙江江山(325)、山东新泰(359)、江西新干(40

  • 读音:Xī/Shi,Syi【源】 见《中华姓府》(63)。

  • 读音:Shuǎ【源】 见《现代汉语词典》和《新编千家姓》(73,91)。【布】 河南卫辉(287)、台湾台东(64)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

  • 读音:Kuàng/Kwang,Huang【源】 见《姓苑》(9,12,81)。今況、况已混为一姓。【望】 庐江(418)。【布】 古时庐江有此姓(12,81)。台湾桃园、台北、新竹等地均有此姓(68,

  • 白鸞

    读音:Báiluán【综】 见《印薮》,白即伯,亦作〔伯鸾〕氏(60,62)。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印薮》有白鸾氏。(注)云: ‘白即伯字’; 是白鸾氏,即伯鸾氏

  • 烏陵阿

    读音:Wūlíngē金代女真族姓氏。乃女真之白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本辽代部落名,入金后以部为氏; ②或为杨氏所改,金时杨沃衍,赐姓乌陵阿氏。一作“乌凌阿”。

  • 读音:Duò【源】 明时王骥平西南麓川,赐夷人怕、刀、剁三姓(22,63)。【变】 后改为姓朵(91)。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有载。其注“刀”据杨慎《希姓录》云:“王骥平麓川,赐夷人以怕、刀、剁三

  • 軍朱

    读音:Jūnzhū《姓氏词典》引 《复姓录》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