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īng

【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大全》。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陵川,福建之浦城,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亦俱收载,未详其源。

猜你喜欢

  • 读音:zhēn【源】 黄帝之子25宗,其得姓者14人为12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苟、僖、姞、嬛、依是也(9,11,21,24,60)。【变】 亦作箴、〔蒧〕(7,63)。罕见姓氏。《续通志·

  • 施饒時

    读音:Shīráoshí【综】 傈僳族姓。以草为图腾之氏族名,傈傈语草为施饶时。汉姓为曹,世居云南(150)。

  • 傅餘

    读音:Fùyú【源】 商时贤人傅说之后留居傅岩(故地在今山西平陆东25里),因谓之傅氏。秦乱,自清河入吴,汉兴,还本乡,馀不还者,曰傅馀氏,见《姓氏英贤传》(7,9,11,12,17)。【人】 傅馀頠

  • 翰顏

    读音:Hànyán【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嫩河、赫林台、达呼里(23,63,180,260)。

  • 秃伯怯烈

    读音:Tūbóqièliè【综】 元时人姓。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图伯特克埒〕(24)。肖乃台(一作实纳台),秃伯怯烈氏,元太祖时,从木华黎为先锋,灭金,功勋卓著(57,61)。火你赤,秃伯怯烈氏,

  • 子叔

    读音:zǐ shū【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文公之子公子叔盻之子为子叔氏(6,7,12,17)。②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公孙剽,字子叔,穆公少子也,其孙黑背,以祖父之字为氏,见《姓谱》(7,60)。【变

  • 比丘

    读音:bǐ qiū【综】 北魏孝文时改比丘氏为吕氏,见《魏书·官氏志》(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收载,其注云: “代北姓,后改为吕氏。”(按: 《郑通志

  • 读音:gǒng【源】 ①周时有拱日之彝,见《宣和博古图》。此为拱姓之始(17)。②见《姓苑》(15,21,24)。【布】 江西临川(62)、广丰(328)、铅山(62)、河南郑县、江苏江浦(62)、台

  • 读音:Pín【源】 见《韵会》(21)。频阳(故城在今陕西富平)在秦地,当以邑为氏(60,62)。【望】酒泉(17,60,418)。【布】北京有此姓(91)。【人】频畅,汉时酒泉太守(6,21)。现行

  • 錫納明安

    读音:Xī'nàmíng'ā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库鲁默博尔(23,63)。【变】清蒙古镶黄旗中有西纳明安氏(259),〔西纳明安〕似即锡纳明安之异译。【人】锡纳明安都尔玛占,清镶黄旗人,世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