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Kāng

康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汉代时,康国和康居国的王子到中原定居,后代以康为姓。二是以谥号为姓氏,源于姬姓。文王幼子初受封于康,称康叔,后又称卫康叔,死后谥号“”。其王族有以祖上谥号命姓者,称康氏。三是改姓。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为避讳,诏天下匡姓人改姓康。四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古时突厥、女真以及今瑶、土、羌均有康姓。

康姓最早发源于卫国,辖今河南东部、山东西部、河北西南部一带。秦时,康姓主要徙居陕西、山东二地。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康姓,徙居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后渐向东南迁移。唐代,康日知被封会稽王,康姓在今浙江绍兴繁衍昌盛,发展成望族。明代,康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徙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清代开始,康姓有人迁至台湾,后又移居海外。今日康姓尤以安徽、四川、甘肃、山东、陕西等省居多。

康姓历史人物有康泰,三国吴人,为中国早期去海外的旅行家之一。曾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等国,并曾在扶南会见天竺(即今印度)使臣。撰有《吴时外国传》。康进之,元戏曲作家。曾作《水浒》杂剧,今存《李逵负荆》。康海,明文学家、戏曲作家。为弘治间文坛十才子之一,又为“前七子”之一。康有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博通经史,探索西学。与梁启超、谭嗣同等全力推动新政。曾参与“张勋复辟”事,很快就失败了。擅长书法,字体豪放,自成一家。其诗风格雄健,意境宏阔,反映了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著作数十种。

康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八十八位。


【源】 ①系自姬姓。周文王第九子、武王同母少弟卫康叔之后,支孙以谥为氏(7,9,11,12,17)。或说,康叔之子王孙牟,谥康伯,子孙遂以为氏,见《唐康府君墓志》(7)。②周定王之母弟刘康公,亦称王季子,其后以康为氏(17,62)。③蓝田康氏(242)、西胡康氏(78)均出自康居国。汉时西域康居(亦称康里),地处今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地区,唐时称康国,其国人入中国者,以康为氏(60,78,91)。④柳城康氏,出自突厥人(60,62,242)。⑤金时女真人纳喇(亦作纳兰)氏,汉姓为康(71)。清满洲八旗姓赫舍里氏后改为康氏(180)。今满族(344)、锡伯(433)等均有此姓。⑥宋初匡氏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名讳,改为主氏,政和中以民姓主为嫌,改为康氏(7,17,60)。⑦达斡尔族华力提氏,汉姓为康(189)。⑧瑶(118)、彝(380)、蒙古(344)、东乡(211)、土家(387)、回、羌、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京兆、东平、会稽(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3%,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安徽、四川、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多此姓,上述5省康姓约占全国汉族康姓人口63%。【人】 康安,东晋末前赵时黄门侍郎(2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景县、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安徽之泾县,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朝鲜族、拉祜族、土家族、达斡尔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 《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卫康叔支孙以谥为氏。望出会稽、东平、京兆。”② 《姓氏考略》 注引 《梁书·康绚传》 云:“汉臣西域,康居遣侍子待诏河西,因留,其后氏焉。” 此则出自西域,以国为姓。康孟详是也。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 (康居),古国名,与大月氏同族,领有今新疆北境至俄领中亚之地。” ③康国人来中国而留居者,或以康为姓。唐代康谦即是。唐之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一带。当亦来自 “西域”,以国为姓。④或来自突厥族。《姓氏考略》 引 《隋书》 云: “突厥有康姓。” ⑤或为匡氏 (主氏) 所改。《郑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载: 宋初,匡氏避太祖讳改为主氏。政和中,诏 “民间不得以 ‘主’ 为姓”,因改为康氏。⑥达斡尔族之康氏,疑其乃呼尔拉特 “哈拉” 之意译。见 《中国人的姓名·达韩尔族》。

三国时蜀汉有康橎,江原人;南朝宋有康穆,秦梁州刺史; 金代有康赐,宁晋人,监察御史。

猜你喜欢

  • 读音:Zhòng【音】 又音仲(Zhòng)(17)。【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孝公之子益师,字众父,众父之子仲以王父字为氏(7,11,12,17,60)。或云,鲁大夫食采于众邑(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北

  • 读音:Sō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 贺术

    读音:hè shù贺术氏,后魏初贺术部,居贺术山,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 惹戈

    读音:Rěɡé【源】 彝族姓。属什列家支(375)。

  • 章齊

    读音:Zhāngqí【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那木都鲁(23,63,180,260)。【变】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尚度之妻为张齐氏(260),〔张齐〕似即章齐之异译。清代满族姓氏。汉意为“毡衣”,当以

  • 張範

    读音:Zhāngfàn【综】 当系张、范两单姓所合成。台湾彰化有此姓(68,261)。

  • 读音:Chī【综】 庄鼎彝《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载,鸱靡,狂王子,见《西域传下》(63)。《姓氏词典》 据 《姓考》 收载。其注云:“系鸱夷氏所改。汉有鸱靡。”

  • 獻丘

    读音:Xiànqiū【源】 献丘,地名(或即献县,故城在今河北献县)。以地为氏(60,62)。亦见《姓苑》(7,9,12,17)。【变】 一作〔献邱〕(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

  • 读音:Biàn【源】 见《万姓统谱》(15)。【人】辨武,汉时淮南名士(15,21)。辨机,唐时婺人,尚高阳公主(15,21)。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①以地为氏。《姓氏考略

  • 读音:Quá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新编千家姓》 亦收。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