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ī

嵇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于姬姓。夏朝君主少康将王子季抒封于会稽,称会稽氏,遂以稽为姓。至汉初,会稽氏的后裔迁到谯郡的嵇山,便又改为嵇姓。此后,会稽氏的后裔就以“”作为姓氏了。二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北魏鲜卑族有纥奚氏,徙居中原,改为汉姓嵇,遂成嵇氏。

嵇姓发源于安徽宿州,此地东汉属谯郡管辖,故谯郡为嵇姓第一大郡望。后改为嵇姓的北魏鲜卑族纥奚氏曾大量繁衍于巩县亳丘(今河南巩义),与汉族嵇姓相融合,嵇姓昌盛为河南郡望。“五胡乱华”时,嵇姓为躲避战乱逃居全国各地。如今嵇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江苏等省为多。

嵇姓历史人物有嵇康,三国魏时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世称嵇中散。魏晋易代之际,嵇康在政治上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最终被司马氏杀害。他博学多才,诗文俱佳。热爱音乐,擅长弹琴。尤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文章《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在文化史上影响巨大。嵇康的儿子嵇绍,“八王之乱”时,从惠帝与成都王颖交战,以身护帝,血溅帝衣,后被推为忠君的典范。

嵇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九十四位。


【音】 又音奚(Xī)(80)。【源】 ①系自姒姓。夏王少康封支子季杼于会稽,遂为会稽氏。汉初时迁于谯之嵇山(今安徽宿县西南120里),改为嵇氏(6,12,17,60)。一说本姓奚,其先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至銍(故城在今安徽宿县西南46里),銍有嵇山,因命氏嵇(17,60)。 ②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纥奚氏为嵇氏(12,17)。【望】 河南(17),谯郡(60,418)。【变】 一作〔嵆〕(235)。【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河南、江苏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嵇姓人口92%。【人】 嵇康,三国时谯郡銍人,官拜中散大夫(17,21,61)。嵇敬,北魏时大将军,其先纥奚氏(17)。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涉县,山东之鱼台,山西之太原、大同,陕西之韩城,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水族、布依族等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姒姓。夏少康封子季杼于会稽,遂为会稽氏。汉初,徙谯 (郡)之嵇山,改为嵇氏。” 此当以地为氏,系出姒姓。②又云: “统嵇氏改为嵇氏。” 统嵇,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③为奚姓所改。《姓氏考略》 注引《文章叙录》云: “嵇康本姓奚,由会稽迁谯之铚县,取稽字之上以为姓。” 《姓氏词典》 据 《元和志》 注云: “晋嵇康家于铚嵇山之下,因改姓嵇氏。”嵇,或作“”。

西汉时有嵇发; 三国时魏有嵇康; 南朝梁有嵇宝钧; 明代有嵇昭,滦州知州; 清代有嵇永福,康熙时历城县丞,无锡人。

猜你喜欢

  • 读音:Cāng苍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传说为黄帝之子苍林的后代。二是传说高阳氏有八子,其一子叫苍舒,他的后代以字为姓氏。三是源自仓颉。仓与苍通,传说创造文字的仓颉,古代的书中也写作苍颉。

  • 吴孫

    读音:Wúsūn【综】 清镶红旗蒙古三等轻车都尉唐区之妻为吴孙氏(260)。按,或源自金时女真人姓乌孙氏。

  • 读音:Chè【音】又音Chè(17,86)。【源】黄帝臣謵朋之后(17,62)。亦见《字汇》(86)。【望】楚郡(17,418)。《姓氏词典》 据《姓考》 收载。其注: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 系黄

  • 读音:Ŏ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姓氏词典》 引 《新五代史》 收载,其注称: “五代时有呕里僧。”未详其他。

  • 任康

    读音:Rénkāng【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龙坎寨(160)。

  • 读音:Yuè【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大全》(91)。北京(91)、浙江普陀(297)、湖北钟祥(388)、河北三河、江苏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运城

  • 翰顏

    读音:Hànyán【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嫩河、赫林台、达呼里(23,63,180,260)。

  • 读音:Chè【综】 见《中国著者码号编制法》(63)、《中国姓氏集》(62)。大陆(91)、台湾台北、台南、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运城、新疆之塔城等

  • 析成

    读音:xī chéng【综】 春秋时齐有析成(12,21,60)。而邓名世认为“析成”非复姓(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源。春秋时齐有析成鉏。

  • 读音:Niǔ【源】 ①见《姓苑》(21)。②清时满洲人姓,世居辽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钮祜禄氏、钮赫氏等均有改姓钮氏者(180)。【望】 吴兴(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