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ū

屈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芈姓。春秋时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故城在今湖北秭归东五里),后人以邑为姓氏。二是改姓。北魏时改屈突氏为屈姓。另外,满族、突厥族也有改姓屈者。三是以先祖名字为氏,出自黄帝后裔狂屈竖。相传狂屈竖是黄帝属下武将,在黄帝平定蚩尤时立下大功,其后代沿用其名字为屈姓。

屈姓源于楚,楚被秦灭后,楚姓子孙,一部分避难于今湖北、湖南等地。汉灭秦,迁六国贵族后裔于关中,屈姓亦在其中。西汉后,两湖之地屈姓有一部分迁居浙江临海,一部分迁居江苏泗洪、盱眙等地。两汉之交,关中屈姓有进入山西、河北、山东者,其中一支迁居河南洛阳。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屈姓迁居今江苏。北魏屈突氏改屈姓,壮大了屈姓家族。宋元时屈姓主要在南方扩展,播迁于南方广大省份,今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均有屈姓人定居。明初山西屈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被分迁于河北、北京、江苏、河南、山东等地。如今,屈姓尤以湖南、陕西等省为多。

屈姓历史人物有屈原,战国末楚国政治家、诗人。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主张任人唯贤,明晰律令,富国强兵,联齐抗秦,进而统一中国。后遭小人谗害,被排斥放逐汉北、江南,流浪于沅、湘一带。郢都被攻破,楚国濒于危亡,屈原深感理想破灭,大概在这一年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很高,影响很大。《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合称“风骚”,两千多年中一直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典范,对我国诗歌的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岭南三家”之一,有广东徐霞客的美誉。曾参加反清活动。擅长写诗作词,诗有李、杜遗风。

屈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二十四位。


【音】 又音��(Jué)(17,80)。【源】 ①系自芈姓。春秋时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故城在今湖北秭归东5里),后因氏(6,7,9,11,12)。 ②商王纣之臣有屈商,屈商拘文王于羑里,见《淮南子》(17,60)。又,夏王启伐屈骜,见《吕氏春秋》(60,62)。则屈氏不始于楚(60)。③春秋时晋公子夷吾所居地为屈,出良马,地在古河东县(故城在今山西永济县),见《集韵》(80)。或以地为氏。④北魏时改屈突氏为屈氏,见《魏书·官氏志》(17,60,70)。又,屈男氏亦改为屈氏(78)。⑤唐时西蕃人有此姓,见《旧唐书》(242)。⑥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⑦傈僳族以雀为图腾的氏族蘖饶时氏,汉姓为屈(150)。⑧阿昌(142)、裕固(198)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临海(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湖南、陕西等省多此姓。二省屈姓约占全国汉族屈姓人口56%。【人】 屈巫、春秋时楚申大夫(2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壮、彝、羌、毛难、土家、阿昌、裕固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 注引 《吕氏春秋》: “夏启伐屈鳌。”屈姓或始於此。②其引 《淮南子》 云: “屈商拘文王於羑里。”是商末亦有屈氏。③郑樵注云: “芈姓,楚之公族也。莫敖屈瑕,食邑於屈,因以为氏。三闾大夫屈平,字原,其后也。” 春秋时楚之屈邑不知所在。此以邑为氏,系出芈姓。④郑樵又注: “屈突氏改为屈氏。望出河南。”“屈突”北魏鲜卑族姓。⑤古西羌族亦有此姓,由复姓“屈男” 氏所改。见 《中国人的姓名·羌族》。

春秋时楚有屈完; 战国时有屈原; 汉代有屈燕;后魏有屈尊; 宋代有屈坚; 明代有屈动,嵩县人,吏科给事中。

猜你喜欢

  • 读音:wán【源】 ①宋桓公之孙桓魋之后改姓完,见《路史》(17,60)。②完颜氏之后均改姓颜氏,唯山东曲阜之完颜氏改姓完氏(60,62)。③楚大夫屈完之后(441)。【变】 亦作院、

  • 阿素

    读音:Āsù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喻布爾

    读音:Yùbù′ěr【综】 清镶蓝旗汉军护军台宁之妻为喻布尔氏(260)。

  • 博卓克

    读音:Bózhuōkè【综】 清正黄旗蒙古空衔蓝翎海明之妻为博卓克氏(260)。

  • 乃令

    读音:Nǎilìng【源】 西夏人姓(95)。

  • 读音:Jīng【源】①春秋时郑公子京叔之后有京氏,汉时京房子孙避仇改为经氏(69)。②战国时魏经侯之后(60,62)。亦见《姓苑》(9,11,12)。③清满洲正蓝旗中有经氏(260)。④蒙古族姓。【望

  • 读音:Bèng《姓氏词典》 引 《元史》收载,其注云: “元有迸不刺。”未详其源。

  • 卜約

    读音:Bǔyuē【源】 彝族姓。属什列家支(375)。

  • 读音:nán【源】 ①夏禹之后有南氏,见《史记》(60,62)。②商王盘庚妃姜氏生子名南赤龙,曾孙南仲为周宣王时大夫,其后以南为氏(7,12,17,60)。③古有南国,以二臣争权而亡,见《周书》。以国

  • 读音:Yàn【源】 见《姓苑》(15,21,24)。或以物为姓,如釜氏、杯氏之类(60,62)。【布】 北京、湖北武汉、四川成都(91)、台湾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砚弥坚,元时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