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ōu

关于周姓的来源一般有四个。一是出自姬姓, 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 是周朝的始祖。周灭亡后,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 如周平王之后, 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二是出自周昌、周任二人之后。周昌是黄帝时的大将, 周任是商朝一位太史, 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三是别姓改为周姓, 如《魏书·官氏志》载: “献帝……次兄为普氏, 后改为周氏。”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 “”与“” 声音相近, 当时长安姬姓, 为避名讳, 改为周姓。四是少数民族改为周姓, 如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周氏早期主要在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发展繁衍。并在当地形成望族, 即汝南周氏。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 周姓散布于全国。清康煕到乾隆年间, 周姓人移居台湾。晚清, 又有广东福建地区的周姓人旅居海外。

周姓历史名人很多, 为大家所熟悉的如三国时的周瑜, 民间流传着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歇后语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宋代的周敦颐, 写下著名的《爱莲说》, “莲” 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本性成为国人称颂的品质之一。当代的周恩来总理, 为新中国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更是为人民所爱戴。

周姓在《百家姓》里排在第五位。


【源】 ①黄帝之臣周昌,见《河图运绿法》,当为周氏之始(60,62)。 ②商时太史周任,见《逸周书》(60,62)。或其后有周氏。③系自姬姓。黄帝苗裔后稷之后,殷时古公亶父自邠(故城在今陕西郴县)迁岐(故城在今陕西岐山北),始定国号为周,传至周武王,遂有天下,都镐(故城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18里)。其后子孙以国为氏(6,11,12,60)。又,秦灭周,周赧王黜为庶人,百姓称之周家,因氏(7,12)。又,周公黑肩之后,世为周卿士,亦以周为氏(7,12,21)。④北魏时改贺鲁氏为周氏,见《魏书·官氏志》(7,12,27,60)。⑤北魏时献文帝次兄普氏后改为周氏,见《魏书·官氏志》(12,60,242)。⑥唐时周赧王之裔姬姓,为避明皇嫌名,遂改为周氏(7,12,60)。⑦唐上元年中暨姓改为周氏(12,21,60)。⑧五代十国时梁赐青州人荆南留后成汭姓周(60,62)。⑨犹太人之裔有周姓(179)。⑩金时女真人傲国氏,汉姓为周(71)。⑪清云南普洱府威远厅猛班土把总为周氏,傣族(253)。⑫清云南潞江驿土驿丞为周氏,系白族(253)。⑬清岭夷江地夷人头目于嘉庆十三年归附,十六年改流更姓住牧,牛跌蛮姓周(72)。⑭清贵州贵阳府土司周姓,始姓于明朝(72)。⑮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姓周延氏后改为周(180)。今满族姓(344)。⑯云南基诺族以者音开头的氏族,其汉姓一般为周(223)。⑰台湾土著(65)、瑶(119,225)、东乡(211)、彝(130)、布朗(156)、白(140)、蒙古(344)、回(344)、土家(387)、保安、黎、壮、羌、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周古文亦作��、〔〕(17)。【望】 汝南、庐江、寻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17,21,60,418)。【布】 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在中国占第5位。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它地区要高。【人】 周仁,汉时汝南侯(6,21)。【它】 ①日本侵占台湾时,台湾周姓曾被迫改用武冈、武光、吉田、吉本、吉冈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即恢复周姓(65)。 ②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曾使用日本姓秋野,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重新选用汉姓周(65)。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几遍全国各地。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鸡泽,山东之平邑、东平、淄博,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藏、苗、瑶、彝、鲜、壮、黎、傣、水、土家、锡伯、布依、纳西、仫佬、布依、布朗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河图运录法》 注云: “黄帝将有周昌。” 当为周姓之始。②又据《逸周书》 注云: “商太史有周任。”似应另有所出。郑樵疑其食采于周,而以邑为氏。③或系出姬姓,而支脉有别。郑樵注云: “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弃之后。有邰氏曰姜原,为帝喾元妃。出见巨人迹,践之而孕,期月生稷。初以为不祥而弃之,故名曰 ‘弃’。好种艺。尧闻之举为农师,舜封 (之) 于邰,号曰‘后稷’。 邰, 今武功县城是也 (按: 故址当在今陕西武功县南八里)。邰之总名曰 ‘周’,故国号周……至文王始伯诸候。武王光有天下,追封古公、季历、文王为王。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在永兴鄠县东南。” (按: 鄠县,即今陕西户县。) 镐在丰之东二十里(按: 镐,音hào,后称 “镐京”,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昭王之时,王纲不振,乃南巡狩,卒于江上; 穆王得八骏,西巡于昆仑之邱,以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 厉王无道,国人畔之,出奔于彘;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 “共和”。共和十八年立厉王之太子靖,是为宣王。周室中兴。其子幽王,为褒姒蛊惑,欲立其伯服而废申后太子宜咎。宜咎奔申。申侯与犬戎攻周杀幽王于戏。晋文侯与郑武公迎宜咎于申而立之,是为平王。后居东都王城,今西京河南县是也 (按: 在今河南洛阳县西五里),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之元年也。敬王又迁成周,今洛阳县也。(按: 成周,即洛阳故城,今河南洛阳县东北二十里)。敬王三十九年,获麟之岁也。敬王四十一年,“春秋” 终。元王以下十有二世,二百二十一年。赧王为秦所灭,出为庶人,百姓号曰 “周家”,因为氏。又,平王之子别封汝南者,亦为周氏。见志犹详 (按: “” 当 “” 之误); 又有周公黑肩之后,世为周卿士,其后或亦以周为氏。以上虽同出于姬姓,而支派有三。④郑樵又注: “代北复姓有贺鲁氏,改为周氏。” ⑤又注: “魏献帝次兄普氏改为周氏。” ⑥ 《姓氏考略》 注引 《周书》 云: “周瑶初姓普屯,后改姓周。” ⑦或为姬姓所改。郑樵注称: “唐先天中,避明皇嫌名,改为周氏。” 唐明皇李隆基,“”、“” 同音,避讳而改。⑧或为暨姓所改。郑樵又注: “(唐) 上元中暨佐有 (按: 有,《姓氏考略》引作 ‘时’)准制改为周氏。” ⑨ 《姓氏考略》 注云。“梁赐成汭为周氏。” (按: 汭本唐青州人,故此 “”当指五代时梁)。⑩或为喜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元·有故改氏》 载: “元喜同,河西人,以周为氏。”(11)今苗族之周姓,据 《中国人的姓名·苗族》 载: 清代造册登记,依名取姓。有名 “”,意为 “”。当地语音猪、周近似,遂以周为姓。

春秋时晋有周舍; 汉代有周勃; 三国时吴有周瑜;晋代有周处; 唐代有周兴; 宋代有周邦彦; 明代有周顺昌; 当代有周恩来。

猜你喜欢

  • 實寶禪

    读音:Shíbǎochá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哈喇乌苏齐巴汉台(23,63,260)。【人】清镶黄旗满洲马甲炳马之妻为实宝禅氏(260)。

  • 伏俟龍

    读音:Fúsìlóng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后周大将军伏俟龙惠。”或作“伏侯龙”。盖侯、俟形近而讹,真伪莫辨,姑兼收。

  • 夔佳

    读音:Kuíjiā【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夔佳氏(256)。

  • 读音:yíng《风俗通》:周成王卿士营伯之后也。后汉有京兆尹营郃。望出咸阳。(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汉>营终,隐士。<明>营世宝,真州知州。

  • 闭珊

    读音:bì shān闭珊居集,唐霑益州乌蛮也,精卜筮之学。(见《尚友录》)

  • 读音:Shēng【综】 宋时有昇元中,撰《海外使臣程记》三卷(15,21,24,26,60)。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未详其源。

  • 欧阳

    读音:ou yáng欧阳姓主要是以封地为姓氏。越国被楚灭亡之后,其后世孙被封于乌程欧阳亭,遂因以为姓。欧阳姓发源于渤海郡(今河北沧县)。当今,欧阳姓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广东、河南、四川、安徽

  • 读音:Luó【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91)。台湾屏东(68,261)、浙江上虞(279)等地均有此姓。【人】 逻彩德,1947年曾在中华民国国防部侦测总队中任职(62)。现行较罕见姓

  • 读音:shè晏予曰:聊摄以东。(见《左传》)以地为氏。

  • 哈蘇哩

    读音:Hǎsū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吉林乌拉(23,63,180,260)。驻防白都讷(白亦作伯)满洲镶红旗中有哈苏哩氏(259,260)。 【变】 亦作〔哈苏理〕(260)、〔哈苏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