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iàng

向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代有向国,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向姓。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宋桓公有子名肸,字向夫,后世便以向为姓。

一般认为向姓发源于今河南商丘一带。在先秦时期,向姓已南至湖南,西入陕西。魏晋时期,向姓在北方发展得尤为昌盛,并形成了向姓河南郡望、山阳郡望、河东郡望。如今向姓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省为多。

向姓历史人物有向宠,三国蜀汉时任牙门将。后主建兴元年,封都侯,任中部督,典宿卫兵。诸葛亮曾赞扬他的才干,后升为中领军。熙三年率兵南征汉嘉(今四川雅安北)时,遇害。向秀,魏晋之际哲

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好读书,喜谈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有流传,但认为过去的旧注“莫能究其旨统”,曾注《庄子》一书,可惜未注完就过世了,郭象则承其《庄子》余部,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诗赋著有《思旧赋》。

向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三十七位。


【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桓公之后,公子肸,字向父,其孙以王父字为氏(6,7,9,17)。②系自祁姓。春秋时附庸之国,后灭于莒,子孙以国为氏(7,12)。一说,春秋时向国为炎帝之裔,姜姓(11,17)。古向国故城在今山东莒县南。③清满洲人姓,世居匣塔子(23)。今满族姓(344)。④清时湖广施南、古时巴地之土司为向姓(72)。⑤侗(113)、彝(130)、土家(175)、苗(135)、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南、山阳、河东(7,21,60),河内(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湖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向姓人口40%。【人】 向戍,春秋时宋左师(15)。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鸡泽,山西之太原,湖南之芷江,江西之金溪、崇江、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河口、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壮、黎、傣、苗、仡老、门巴、土家、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郑樵注其二: ① “祁姓,附庸之国,今沂州古向城是也,子孙以国为氏。” ②又,“宋桓公之后。公子肸字向父,其后以字为氏。” 此当系出子姓。③ 《中文大字典》 据《史记·三皇纪》 注云: “炎帝神农氏,其后有向,皆姜姓之后,并为诸侯,或分为四岳。” ④土家族之向姓,为 “” 氏所改。

《姓氏词典》音xiǎng,不从。

春秋时宋执政向戌 (按: 向戌,《中国姓氏大全》引作“向戍”,误)。三国时蜀有向宠,为牙将; 晋代有向秀; 清代有向腾蛟,慈溪人。

猜你喜欢

  • 三危

    读音:Sānwēi《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新纂氏族笺释》注云: “危姓出自三危氏。”未详其源。

  • 读音:cuàn【源】 ①战国时魏有爨襄,见《战国策》(17,60)。当为爨氏之始(60,62)。②春秋时楚令尹子文之后,受姓班氏,西汉末食采于河南爨邑,遂以邑为氏(17,62)。③晋时爨为南夷著姓,以

  • 读音:Mā【综】 源出不详。福建福州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南之芷江有分布。此姓系芷江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 读音:chū【源】 见《姓苑》(9,11,12,60)。【望】 郓城、南郡(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人】 初暐,宋时胶水人,第进士,历官集贤院,知潍州(6

  • 读音:Hān【源】 见《李氏中文字典》(88)。

  • 叔孙

    读音:shū sūn以族系为氏。鲁公子叔牙之后。叔牙与庆父同母,庆公弑闵公,故牙有罪,饮鸩而死,遂立公孙兹,为叔孙氏,亦叔仲氏,即叔氏也。(见《通志·氏族略》)出自姬姓,鲁桓公第三子叔牙,谥僖叔,立其

  • 薩克達

    读音:Sàkèdá【源】清满洲八旗姓。萨克达系地名,以地为氏(23)。凡三十九派,出萨克达、宁古塔、那木都鲁、阿库里河、吉林乌喇、吉颜、乌喇、扎库木、阿尔喇、德里倭赫、哈达、叶赫、卦尔察、发讷哈、讷殷

  • 聶摸欒

    读音:Nièmóluán【源】金时女真人姓(71)。【变】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尼玛兰〕(24,63)。【望】广平(71)。

  • 公言

    读音:Gōngyán【源】 见《姓苑》(7,9,1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 引 《姓苑》亦收,未详其源。

  • 信畢

    读音:Xìnbì【源】 西夏人姓(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