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伏列
【源】 代北姓(27)。叱伏列与叱列同族,后歧化为二姓(242)。一说,叱伏列即泣伏利,而叱列乃其省译也(70)。【变】 亦作〔叱列伏〕(60,70,242)。【人】 叱伏列龟,字摩头陁,代郡西部人,世为部落大人,北齐时官侍中骠骑大将军、恒州刺史、长乐县公(6,9,17,70)。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代郡西部人。” 又有“叱列伏”。似为一姓,因传抄而讹,致有叱伏列、叱列伏二氏,实乃一姓。姑兼收,以备查考。
【源】 代北姓(27)。叱伏列与叱列同族,后歧化为二姓(242)。一说,叱伏列即泣伏利,而叱列乃其省译也(70)。【变】 亦作〔叱列伏〕(60,70,242)。【人】 叱伏列龟,字摩头陁,代郡西部人,世为部落大人,北齐时官侍中骠骑大将军、恒州刺史、长乐县公(6,9,17,70)。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代郡西部人。” 又有“叱列伏”。似为一姓,因传抄而讹,致有叱伏列、叱列伏二氏,实乃一姓。姑兼收,以备查考。
读音:Jiǎo【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矫父之后见《风俗通》(1,17,21,60)。②满族姓(344)。【变】 一作蟜(1,80)。【望】 扶风(17,418)。【布】 台湾(64,68,261)、黑龙
读音:shū【源】夏世侯伯有疏国,即栖疏,猗姓(猗一作犄),以国为氏,见《潜夫论》(17,60)。 【变】至汉时太子太傅疏广,又支分为疎氏(62)。 【望】河南(17,418),南阳(60),东海(2
读音:yuán【源】 周时陈国始君胡公满之九代孙爰伯诸之后(6,12,60)。【望】 濮阳(17,21,60,418)。【布】 湖北武汉(91)、江苏武进(314)、浙江新昌(379)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yōng【源】 庸,商时诸侯国(故城在今湖北竹山东南),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6,7,15,17,60)。【望】 胶东(17,418)。【布】 四川德昌(333)、山东新泰(359),江西
读音:Téngyuán《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腾元·葛野。”未详其源。
读音:yǒu nán【源】 系自姒姓。禹后分封,有有男国,子孙以国氏(7,9,12,17)。 【变】 亦作有南(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姒姓。《史记》: 禹后
读音:Yīn殷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子姓。周武王灭纣,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商朝其他贵族子孙不得封者,以故国名为氏,称为殷姓。二是以水名为姓氏。因临殷水居住,其居民遂以
读音:xíng mò【综】 代北姓,后改为莫氏,见《魏书·官氏志》(7,60)。今本无此条(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后改为莫氏,《姓氏考略》 收载。
读音:tǎn【源】 源出不详。见《姓觿》(17)。【望】 略阳(17,60,418)。【布】 上海、武汉(91)、山东滨县等地均有此姓。【人】 坦中庸,宋时绍兴年进士,累官至提点刑狱(15,60)。一
读音:Shàojiā【综】 清正蓝旗满洲笔帖式常禄之妻为邵佳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