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引
【源】 ①黄帝之后有口引氏,见《路史》(60)。②代北姓(27)。一说,口引氏系北魏时若口引氏所改(70)。【变】 ①亦作若引(27)。②后改为口氏(60,62)。一说亦有改为寇氏(27)、扣氏、叩氏者(9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将其列入 “代北复姓”。其注云:“口引氏,黄帝后。”《中国姓氏大全》称: “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黄帝的后代,后改姓 ‘口’。一说改姓‘扣’、‘叩’、‘寇’。”
【源】 ①黄帝之后有口引氏,见《路史》(60)。②代北姓(27)。一说,口引氏系北魏时若口引氏所改(70)。【变】 ①亦作若引(27)。②后改为口氏(60,62)。一说亦有改为寇氏(27)、扣氏、叩氏者(9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将其列入 “代北复姓”。其注云:“口引氏,黄帝后。”《中国姓氏大全》称: “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黄帝的后代,后改姓 ‘口’。一说改姓‘扣’、‘叩’、‘寇’。”
读音:Sī司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官名为姓氏。神农时有官名司怪,专事占卜,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二是改姓而来。由司马、司寇、司德、司城等姓氏中改为单姓司者。三是少数民族改姓。蒙古族杜
读音:Lílóu【综】 彭祖之弟子有离娄公,见《抱朴子》。亦作〔离(离)娄〕、〔瞝瞜〕(60,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又作 “离娄”、“瞝䁖”。 《姓氏考略》有载, 其注“离娄
读音:Biǎn《姓氏词典》 引 《集韵》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或音biàn。
读音:tán【源】 少昊之后,封国于郯(故城在今山东郯城西南),春秋时郯子曾朝鲁。其后国亡,子孙以国为氏(7,9,12,17,60)。又,少昊氏姬姓,见《帝王世纪》;或云纪姓,见《路史》;或云己姓,见
读音:Gōng/Gung【源】 见《姓苑》、《广韵》(63)。
读音:qīn【源】 见《三辅决录》(7,9,12,17,21)及《姓苑》(6)。【望】 扶风(12,17,21,418)。【布】 北京、广东广州(91)、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读音:Qùcháopǔ彝族姓氏,出自侍臣之族。其先祖随侍土司而得姓。后改为汉姓“李”。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读音:Ōu【源】 ①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乌程(故域在今浙江湖州南20里之故菰城)欧馀山(今升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8,17,60,62)。一说,越王无疆之裔东越王摇,镇守东欧,称
读音:shí zhǎn元光二年三月以户部尚书石盏畏忻为参知政事。(见《金史·宣宗纪》)▲<金>石盏女鲁欢,正大间以行枢密院事守归德。
读音:Nuòěrguǒnuòtè【综】清蒙古人姓。诺尔果诺特阿岱,清蒙古正黄旗人,天聪间授参领,累迁至右翼蒙古都统(61)。又,清镶红旗蒙古笔帖式佛保之妻为努燕博罗特氏(260),〔努燕博罗特〕似即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