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
读音:Nán mén
南门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夏朝末期,有管理南宫门的官吏,后代遂以官职为姓。二是先秦时居住在都城南门者,有人以南门为姓。
南门氏早期分散居住在中原及周边地区。南门姓见诸史籍者极少,只有商汤时七个辅佐官之一的南门蝡。
南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六十九位。
必居南门者以为氏,或启闭南门之官以为氏。(见《姓氏考略》)
汤之治天下也,得庆誧、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蝡、西门疵、北门侧,得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见《鬻子》)
南门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夏朝末期,有管理南宫门的官吏,后代遂以官职为姓。二是先秦时居住在都城南门者,有人以南门为姓。
南门氏早期分散居住在中原及周边地区。南门姓见诸史籍者极少,只有商汤时七个辅佐官之一的南门蝡。
南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六十九位。
必居南门者以为氏,或启闭南门之官以为氏。(见《姓氏考略》)
汤之治天下也,得庆誧、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蝡、西门疵、北门侧,得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见《鬻子》)
读音:Tiáo【源】《周礼》调人之职,掌司万民之难而和合之,其世官者氏焉,见《姓苑》(7,9,11,12,17)。 【望】河西(418)。 【布】河南临颍(339)、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
读音:fēng伏羲氏之后。(见《元和姓纂》)春秋时任、宿、须句、颛臾四国皆风姓。(见《通志·氏族略·以姓为氏》)
读音:Qū【源】 ①鞠、麴二氏皆出自春秋时鲁伯禽之后(17)。汉时平原人鞠潭,官尚书令,其子鞠閟避难青海东南湟中,后居西平(故城在今青海西宁),改姓麴,遂为西平望族(7,12,14,60)。②土家族姓
读音:zhòng qiū【源】 ①古有重丘氏,以妹遗青阳侯(17)。 ②春秋时曹叔甸伯之后有重丘氏,见《路史》(17,60,62)。【变】 一作〔重邱〕(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Bātúkālǎ元代色目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有载。当为喀喇氏之分族。《续通志·氏族略·元·以部为氏》注“喀喇”云: “本喀喇部,即汉高车国也。《列传》 博果密,世为喀喇部大人。
读音:Dāngtú【源】 当涂,汉时侯国,故城在今安徽怀远东南,因氏。亦见《东观记》(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以地为姓。见 《东观记》。” 汉置当涂县,为
读音:Sànshùtái【源】 元时蒙古人姓(57)。【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萨木坦〕(24)。《南村辍耕录》中有撒术歹氏(13),〔撒术歹〕似即散术台之异译。清《续通志》作〔森济岱〕(24)
读音:Lǐmǎn《姓氏词典》收载,其注云: “今内蒙古有此姓。”未详其源。
读音:hè dūn后魏贺拔氏改为贺氏。(见《姓氏杂录》)
读音:Zhūyǎlā【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23,63,180,260)。 【变】亦作〔珠雅喇〕(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乌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满族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