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nán

【源】 ①夏禹之后有南氏,见《史记》(60,62)。②商王盘庚妃姜氏生子名南赤龙,曾孙南仲为周宣王时大夫,其后以南为氏(7,12,17,60)。③古有南国,以二臣争权而亡,见《周书》。以国为氏,见《姓源》(17)。④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以字为氏(12,17,60)。⑤春秋时楚庄王之子追舒,字子南,其后有子南氏,后又改为南氏(12,60)。⑥春秋时鲁公族有南氏(12,17,21)。⑦春秋时晋高士隐于南乡(故城在今河南淅川东南),因以为氏(12,60)。⑧清满洲八旗那木都鲁氏、纳喇氏等后均有改为南氏者(180,181)。⑨朝鲜族姓。【望】 汝南(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河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75%。【人】 南文子,春秋时卫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涉县、尚义、黄骅,山东之东平、昌乐、平邑、龙口,辽宁之清原,新疆之塔城,湖南之芷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从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鲜族、藏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史记》注云: “南氏,禹之后。”则此当系出姒姓。②《姓源韵谱》 云: “盘庚妃姜氏梦龙入怀,十二月而生,手把 ‘南’ 字,长封荆州,号 ‘南赤龙’。” 曾孙南仲,为周宣王时大夫,此之南氏。系出子姓。③郑樵则云: “姬姓。卫灵公之子郢字子南,以字为氏。……又,鲁亦有南氏; 又,楚有子南氏,亦南氏,是皆以字为氏者。”④郑樵又注: “晋高士隐於南乡,因改为南氏。”望汝南。

春秋时鲁有南遗子、南蒯; 战国卫有南又子; 唐代有南霁云,顿丘人; 明代有南元善; 又有南大吉、渭南人,绍兴知府。

猜你喜欢

  • 读音:Qióng【综】源出不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中国姓氏集》(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yí【源】 见《通志·氏族略》(12,15,21,63)、《新编千家姓》(78)。【变】 一作〔彜〕(15)。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姓氏词典》注云: “以器具为姓氏。彝,古代

  • 錫鄂

    读音:Xī'è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西)夏武功大夫锡鄂绍昌。”未道其详。

  • 赫胥

    读音:hè xù【源】古帝赫胥氏之后(9,17,60)。【变】亦作〔赫苏〕,见《路史》(8)。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 云: “赫胥氏,古天子,后有赫胥氏。”

  • 李兰

    读音:lǐ lán代北姓有李兰氏。(见《魏书·官氏志》)

  • 侯吕陵

    读音:hóu lǘ líng【源】 ①北魏时有侯吕陵部,是以部落名为氏(27,60,70)。 ②北周太祖赐录事参军韩褒为侯吕陵氏(27,60,70)。【变】 ①后改为吕氏(27,60)。 ②一作俟吕陵

  • 支蘭逸

    读音:Zhīlányì【综】 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一作〔支闇逸〕(431)。

  • 哈巴

    读音:Hǎb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23,63,180,260)。【人】 清正黄旗满洲闲散阿宁阿之妻为哈巴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哈达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

  • 读音:Lì《姓氏词典》 引 《五方元音》 收载,未详其源。或音lí。

  • 读音:Zhàn【源】 战国时滕文公闻孟子言古井之法,使战(即毕战)主其事。毕战之后有战氏;又或主战阵之官者,以官为氏,见《姓氏寻源》(60,62),亦见《姓苑》(11,21)。【望】河南(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