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Cáo【音】 又音Táo,见《集韵》(80)、《姓觽》(17)。【源】 虞舜封黄帝裔孙于翟(音Dí),后有籴氏(8,17,62)。【望】 河东(17,418)。【布】 台湾台南(64,68,26
读音:jù【源】 《山海经》有女姖之尸。姖姓或出此,见《姓氏寻源》(60,62)。【布】 陕西有此姓(92)。【人】 姖威,唐时人,著有《浑舆经》一卷(7,24)。姖威一作桓威(26)。罕见姓氏。《续
读音:Yīqílǎsī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注“伊奇哩”云: “琳沁巴丹之子,其一曰伊奇喇斯,太祖命其子孙因名为氏 (为伊奇哩氏),亦为伊奇喇斯氏。”
读音:Jiǎowādū珞巴族姓氏。出自苏龙部之石脚氏。《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收载,与脚腊氏同源。
读音:Mièlǐkè《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新元史》 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蔑里克·散里。”未详其他。
读音:zhān毡求,宜阳人,监生,永乐十五年任广西右参议。(见《奇姓通》)《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按: “毡” 为 “氈”之异体,疑与氈姓同,或为氈姓之分族。)
读音:Hè/Heh【综】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Xiàhóu夏侯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杞为楚国所灭,杞简公之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封以侯爵,以奉大禹之祀,世称夏侯,其后代子孙因以为姓氏。夏侯姓以谯郡(今安徽、河南之间)、鲁国郡(山东曲阜)
读音:Wūlǎnghǎěrjímén《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清嘉庆时甘州提督百祥,姓此氏。”未详其他。
读音:cǒu mǎ周趣马蹶父之后。(见《英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