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叔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有共叔氏(6,12,17,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姬姓。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郑伯克段于鄢,叔段出奔共。共,即共伯和之封国,其地在今河南辉县。其后有共氏、共叔氏,似当 “以国为氏”。郑樵将其归入“以谥为氏”之列。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有共叔氏(6,12,17,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姬姓。郑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后。”郑伯克段于鄢,叔段出奔共。共,即共伯和之封国,其地在今河南辉县。其后有共氏、共叔氏,似当 “以国为氏”。郑樵将其归入“以谥为氏”之列。
读音:Huáng【综】 源出不详,江苏武进有此姓(314)。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 “潢”本水名,《广舆记》载:潢河出南阳分水岭。居於此者
读音:tì【源】 见《姓苑》(15,2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Hányàlǎ【综】 锡伯族姓。亦作〔翰雅拉〕,汉姓为韩。新疆巩留、察布查尔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Mùyán金代女真族姓氏。属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泰和初,有萨克达者,世袭穆昆,遂以部为氏。金代有穆延尽忠,官尚书右丞。
读音:Wūěrdá【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叶赫、吉林乌喇、辉发等地(23,63,180,260)。②乌灵阿氏移居观音屯后改为乌尔达氏(23)。【变】 ①一作〔乌尔答〕(180,260)。②清
读音:Nán【源】 清时云南丽江府北路土千总喃氏,世传四代,后无闻。世居康靖地方,东至康普白岩山30里,南至怒江50里,西至窝路岩桥30里,北至岩瓦岩桥70里(253)。现行阿昌族姓氏。今云南之陇川有
读音:Xiāo【源】帝鸿次子白民降居于夷,为销氏(17,60,62)。 【望】安西(17,418)。 【布】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彰化(64,68,261)、贵州赤水(44
读音:Mǎguān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总论·改氏》载:“马夭氏改为马官氏。”未得其详。按:疑此为“马宫”之误,详见“马夭”条。
读音:kě pín北周王雄,泾州总管、庸国公,西魏恭帝元年赐姓可频氏。(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读音:Dǎo【源】 ①因避居岛屿而为氏(60,62)。②回族姓。【布】 山西太原(62)、阳城(309)、台湾南投(68,261)、河南淮阳(299)、西华、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乌拉特前旗等地均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