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òng

【音】 亦音供(Gòng)(91)。又音恭上声(Gǒng)(80)。参见共(Gǒng)氏。【源】 ①共工氏之后(6,9,11,17)。共工,官名,共工在伏羲之后,专任知刑(62)。②共,商末之侯国(故城在今甘肃泾川北5里)。周文王侵阮徂共,即其地,子孙以国为氏(12,60)。③共,周时国,伯爵,即共伯和之国,后为卫邑,故城在今河南辉县。《左传》郑太叔出奔共,即指此。共伯之后,以国为氏,见《姓源》(17)。④春秋时郑共叔段奔共(即共伯之国),子孙因称共氏(6,9,21)。⑤相传黄帝之臣共鼓之后(60,62)。帝命共鼓伐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21,62)。⑥春秋时晋太子申生,谥共,其后以为氏(12,21)。【望】 河内(17,418)。【布】 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山西绛县(324)、台湾台北(64,68,261)、湖南等地均有此姓。【人】 共敖,秦末时为义帝柱国,以功立临江王(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朔州、忻州、运城及雁北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出 (自) 黄帝臣共鼓。”帝命其始作舟揖,当为共姓之始。②又注引 《元和姓纂》 云: “共工氏之后。”共工氏乃女娲末之诸侯。③郑樵注云: “商末诸侯,今河内共城即其地也。文王 ‘侵阮徂共’,(按: 《诗·大雅·皇矣》)其子孙以国为氏。” 共国在今甘肃泾川北五里。④又注: “或言共叔段之后也。” 段,郑武公少子,庄公弟,封於京城,故谓之京城太叔。后出奔共,遂亦称共叔段。其后或以共为氏。此之 “”,周代国名,伯爵,即共伯和之封国。其地在今河南辉县。⑤或与“” 同。郑樵又注: 晋太子申生谥恭君,其后以为氏。此皆 (按: 郑樵称 “共叔”、“恭君” 均以谥为氏,故此下承上文而用 “”字) 以谥为氏者。

今或音gòng,姑兼收。

秦有共敖; 楚有共尉; 汉代有共晋、共有。

猜你喜欢

  • 洪克羅

    读音:Hóngkèluó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 收载,世居松花江地方,后为单姓“何”。(按: 《清通志·氏族略》 无洪克罗氏,而有洪罗氏,然所出有别。姑兼收。)

  • 長魚

    读音:Chángyú【源】 春秋时晋大夫食邑(即修鱼,故城在今河南原武东修武亭),后以为氏,见《路史》(17)。一说,长鱼即修鱼,嬴姓秦公族之后(60)。【人】 长鱼矫,春秋时晋厉公嬖人(7,21)。

  • 壹那蔞

    读音:Yī'nālóu历史上罕见之三字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 《姓氏词典》 亦收,其据《魏书·官氏志》 注云: “即一那蒌氏。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蒌氏。”

  • 必喇勒

    读音:Bìlǎlè【综】 清时黑龙江地区赫哲族人姓(429)。

  • 读音:Suì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及雁北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引《宋书》亦收,未详其源。南朝宋有碎奚。

  • 脩魚

    读音:Xiūyú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据《史记》注云: “秦赢有脩鱼氏。” 《姓氏词典》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 “即修鱼氏。”详见 “修鱼”条。

  • 阿魯温

    读音:Ālǔwēn【源】 元时人姓。系阿儿浑氏之异译。【变】 ①元时杭州路治中道吾,阿鲁温氏,孙浦博,占籍嘉兴魏塘,明初累官起居注,因其名定“浦”为姓(399)。 ②咬童,阿鲁威氏,元时由中

  • 廣成

    读音:Guǎngchéng【源】 黄帝时广成子之后有广成氏(6,9,11,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神仙传》: 广成子,居崆峒山。”其后有广成氏,亦有

  • 读音:Shǒu【源】 《姓氏考略》释“腹”姓云:指腹为姓,如足氏、首氏、手氏之类(60)。《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姓氏考略》 注云:“以人体部位为姓氏。” (按: 查 《姓氏考略》 并无“

  • 揚干

    读音:Yánggān《姓氏词典》 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为“扬千”或“扬于”之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