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孟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襄公之子公子絷,字公孟,其孙以王父字为氏(7,12,17,60)。一说,公孟为之字(7)。【布】 北京有此姓(91)。【人】 公孟子高,周时人,见《尚友录》(21)。
现行罕见复姓。今北京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云: “姬姓,卫公孟絷之后也。” 以字为氏。《古今姓氏书辨证》 亦云:“卫襄公子公子絷字公孟,其孙, 以王父字为氏。”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襄公之子公子絷,字公孟,其孙以王父字为氏(7,12,17,60)。一说,公孟为之字(7)。【布】 北京有此姓(91)。【人】 公孟子高,周时人,见《尚友录》(21)。
现行罕见复姓。今北京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云: “姬姓,卫公孟絷之后也。” 以字为氏。《古今姓氏书辨证》 亦云:“卫襄公子公子絷字公孟,其孙, 以王父字为氏。”
读音:Wòlī金代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或为女真族姓氏,乃女真之白姓;或为奚五族之姓。奚王五族指: 吹、穆济、斡哩、约罗、伯特。在辽为部,金大定间始定为氏。当是以部为氏。
读音:Nuòhù《姓氏词典》引 《元和姓纂》收载,“北魏有诺护·于。”未详其他。
读音:Dūliè【源】金时女真人姓(56,71)。 【变】①后改为强氏(13,56,71)。②或即乌烈氏(71)。③疑清时满洲八旗中之都哩氏即出自都烈氏。金代女真族姓氏。其意为 “强”。陶宗仪《南
读音:Jímǔ现行门巴族姓氏。乃历史上父系姓氏。未详其他。见 《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
读音:Jiǎo【源】 见《续通志·氏族略》(24)。【布】北京昌平、大兴等地均有此姓(62)。【人】徼顺,宋时东头供奉官(24,62)。一说,徼顺应为缴顺(26)。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有分布。《
读音:Cán【综】 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西石城有此姓(404)。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Kǎxī藏族姓氏。本氏族名,以之为氏,出自远古六大氏族之一的惹氏 (族)。后或改为刀喀氏。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读音:Xièsèluó《姓氏词典》收载。其据《魏书》注云: “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罗氏。”(按: 疑“解”乃“斛”之误,“解瑟罗”即 “斛瑟罗”之讹。姑存疑,参见“斛瑟罗”条。)
读音:Xī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浙江余姚(389)、吉林宾县(6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吉林之吉林市、浙江之余姚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读音:mù【源】见《姓苑》(7,9,11,15,21)。系自妫姓。虞幕(舜祖,名思)之后有暮氏,见《路史》(17)。【望】吴兴(17,418)。【布】四川德昌(333)、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