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羅帶
【源】 元时蒙古人姓(57)。【变】 ①《南村辍耕录》载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兀罗歹氏(13)。清《续通志·氏族略》有乌鲁岱氏(24)。〔兀罗歹〕、〔乌鲁岱〕等似均为兀罗带之异译。②脱因,号林菴,蒙古兀罗䚟氏,荫授岳州路判官,元至顺元年累迁镇江路总管,见《至顺镇江志》(399)。䚟即歹。〔兀罗䚟〕似即兀罗带之异译。【人】 孛罕,兀罗带氏,元太宗时授左手万户(399)。忽都,蒙古兀罗带氏,孛罕之子,元初授蒙古汉军总管(61)。
【源】 元时蒙古人姓(57)。【变】 ①《南村辍耕录》载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兀罗歹氏(13)。清《续通志·氏族略》有乌鲁岱氏(24)。〔兀罗歹〕、〔乌鲁岱〕等似均为兀罗带之异译。②脱因,号林菴,蒙古兀罗䚟氏,荫授岳州路判官,元至顺元年累迁镇江路总管,见《至顺镇江志》(399)。䚟即歹。〔兀罗䚟〕似即兀罗带之异译。【人】 孛罕,兀罗带氏,元太宗时授左手万户(399)。忽都,蒙古兀罗带氏,孛罕之子,元初授蒙古汉军总管(61)。
读音:Wǔ现行极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未详其源。(按: , 水名,源于贵州,流经湖南,疑当以水名为氏。)
读音:Yǔfǔ【源】 春秋时鲁大夫羽父翚之后,见《姓源》(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据《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源韵谱》注云: “春秋时鲁国大夫羽父翚之
读音:Zhuì【综】 齐人有赘字,曾死赘上之难,见《战国策》(7)。《姓氏词典》引《古今姓氏书辨证》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Púxiān【源】金时女真人姓(62,63,71)。蒲鲜,官名,为群牧司之一种,以官为氏(397)。 【变】至清改称布希氏(24)。 【望】广平(62,71)。 【人】蒲鲜万奴,金时女真人,累官
读音:Jiāo【源】见《姓解》(9)。 【布】陕西城固(383)、山东新泰(359)、台湾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昌图,河北之景县,山西之太原、运城、长治、临汾等
读音:Chénxiān【音】 沈音沉(Chén)(60)。【源】 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沈纤氏,见《潜夫论》(60)及《路史》(17,62)。【变】 一作〔沈瀸〕(15)。历史上罕见复姓。沈,或作 “沉”
读音:Bù’ěrkājīn【综】 清镶红旗蒙古护军克史图之妻为布尔喀金氏(260)。
读音:Shuān【综】 源出不详。河南息县有此姓(30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广西之荔浦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武清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闩,当指门闩,疑即以此物
读音:Héhéqí【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尼马察(23,63,180,260)。【人】 清镶蓝旗满洲闲散雅住之妻为和和齐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尼玛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
读音:Pǔjiān珞巴族姓氏。出自嘎义氏。源於博嘎尔部落,为父系氏族,后或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