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Wǔ

伍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伍胥之后。黄帝为部落首领时,有大臣伍胥,为后来伍姓始祖。二是出自楚国大夫伍参。楚庄王封伍参为大夫,其后代以先祖名字为姓,成为伍氏。

秦汉之际,安徽、湖北、陕西等地已有伍姓。魏晋南北朝时期,伍姓已分布于河南、四川、湖南一带。唐安史之乱后,伍姓有迁往福建、江苏、浙江者。明初,山西伍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等地。清代,闽粤地区有伍姓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如今,伍姓尤以湖南、湖北、广东为多。

伍姓历史人物有伍子胥,春秋后期吴国大臣。原为楚人。富有谋略,胆识过人。楚平王杀其父伍奢,伍子胥逃到吴国,多次率吴军攻楚伐越,后攻破楚国郢都,助吴成为一方霸主。伍乔,五代时南唐诗人。年少时隐居庐山勤苦读书,与张洎为友。有《伍乔诗集》。伍遵契,清伊斯兰教学者。出身于伊斯兰教经学世家,就学于山东经师门下。曾著《修真蒙引》,讲述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宗教功课、婚姻丧葬礼俗及宗教伦理等当行当止之道,被誉为“暗室之灯,迷津之筏”,是以汉文宣传伊斯兰教的基本启蒙读物。伍崇曜,清商人、藏书家。喜购书刊收藏古籍,撰有《远爱楼书目》。所刊《粤雅堂丛书》一百八十种,校雔精审,其中有很多秘本。

伍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八十九位。


【源】 ①相传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姓之始(17,60)。②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嬖人伍参,以贤智升为大夫,其后有伍氏(7,12,60)。③清云南普洱府思茅厅易武(在今猛腊境)土把总为伍氏,世袭(253)。④壮(109)、彝(130)、土家(387)、苗(135)、满、蒙古(344)、羌、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后因避仇有改为五氏者(21)。【望】 武陵、安定(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1%。尤以湖南、广东、湖北3省多此姓,3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64%。【人】 伍举,春秋时楚大夫、伍参之子,食邑于椒,故谓之椒举(7,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崇仁,浙江之椒江,广东之新会、澄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陇川、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壮、白、傣、瑶、水、苗、土家、傈僳、布依、仡佬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注引 《玄女兵法》 云: “黄帝臣有伍胥,当为五氏之始。” ②郑樵注云: “芈姓。楚大夫伍参之后也。” “伍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 “伍氏避仇改为五氏。”望出安定,武陵。

汉代有伍被; 明代有伍文定,兵部尚书。

猜你喜欢

  • 婆實

    读音:Póshí《姓氏考略》 引 《隋书》 收载,“隋有婆实特勒。”未详其他。

  • 读音:Yí《姓氏词典》引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音yì,未注明其为姓。

  • 读音:Huì【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忻州、榆次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新编千家姓》 亦收,

  • 五王

    读音:wǔ wáng【源】 系自妫姓。自齐田威王,历宣、湣、襄至建为五王,秦灭齐,虏建于秦,其子孙别以五王为氏(1,7,11,12,21)。【布】 山东东莱有五王氏,见《姓氏英贤传》(60,62)。历

  • 切斯特諾依

    读音:Qiēsītè′nuòyī俄罗斯族姓氏,汉意为诚实的、真挚的、正真的、廉洁的。原为绰号,后以为氏。见《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

  • 釋利因

    读音:Shìlìyīn《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释利因·陁盘。”未详其源。

  • 读音:guǐ后周有轨革,精历算,传于费孝先。(见《姓苑》)

  • 尹吉

    读音:Yǐnjí《姓氏词典》 引 《明史》 收载,“明有尹吉儿察。”未道其详。(按: 疑“尹吉儿察”为元蒙人名。并非姓“尹吉”,名 “儿察”。姑收录以备考。)

  • 读音:Yún【源】 系自妘姓。郧,春秋时小国(故城在今湖北安陆),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60,62)。【变】 ①亦作䢵(60,62)。 ②后去邑为员(60,62)。【望】 河南(17,

  • 读音:Péng【综】源出不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新编千家姓》(73)。浙江上虞(279)、台湾(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浙江之椒江、